原標題:徐悲鴻妻子悼念王學仲:他是書畫界的“孤種”
王學仲是徐悲鴻之弟子,他逝世后,記者在第一時間採訪了其恩師徐悲鴻先生的夫人、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她說,王學仲是一位才思橫溢的詩人、畫家、書法家。正是他能將三者集於一身,才開辟了現代文化畫的蹊徑。王學仲生長於詩書之家,幼年即受父親熏陶,其詩極具才華,自然成章,與他的畫一樣,含蓄蘊藉。他的書法,功底深厚,徐悲鴻曾謂“其書得有如是造詣,稟賦不凡”。
從王學仲年表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在1949年也即24歲時,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即如今的中央美院)學習,師從徐悲鴻等書畫名家,王學仲生前也常常談及這段不凡的經歷,還有他對師長的感恩之情。對此,廖靜文也深有同感。她說,僅從藝術上論,王學仲畫,題材廣泛,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卉,均有涉及,並能聯系生活,具有生活情趣和時代感,這就打破了傳統文人畫題材單調的界框。他的作品在造型上採取了多種方法,或夸張,或變異,能馭繁以約,用簡練的筆墨,描繪自己的觀察所得,並以精心錘煉的手法,表現心中的所感、所思、所示,極富韻味。廖靜文說:“王學仲的畫,最重要的一點,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詩情畫意中,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美,也即含蓄、深沉、恬靜、簡潔。他在《招我畫魂》一文中寫道:‘我們每寫一個字,畫一幅畫,都應力求體現民族風格的氣派。’這是多麼動人的愛國情懷!世界著名童話作家、丹麥的安徒生曾認為,人們贊揚一個藝術家有丹麥精神,是最高的獎賞。當我從外國的觀眾中,聽到他們贊賞徐悲鴻的畫作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氣派時,我認為這是最高的榮譽。同樣,王學仲也以他對藝術上的個性、氣質和民族風格,為我們拓展了一個充滿人生哲理、情趣和內涵的詩人意境。我一向說,他是書畫界的‘孤種’,如今他去了,讓我萬分感傷!”(記者 周凡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