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北京東方梅地亞酒店,新京報記者採訪美國前FBI探員羅伯特·惠特曼。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曾在FBI工作20年的前探員羅伯特·惠特曼日前來華。他的新作《追緝國家寶藏》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羅伯特是最早加入藝術犯罪組並且擔任首席特工的探員,曾追回過莫奈、畢加索等重要藝術家的名作,還有包括秘魯印加帝國的黃金盔甲以及原屬於慈禧太后的水晶球在內的一批文物。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羅伯特回顧了自己探員生涯中的重要案件。他同時表示,當下有關FBI的影視劇虛構成分越來越多,與真實情況有所偏差。
羅伯特·惠特曼 1955年出生於日本東京,1988年入職FBI。2008年被聯合國邀請在首屆國際藝術品犯罪高峰論壇做主題發言。
慈禧水晶球曾被當成普通玻璃球
談及當年的FBI生涯,羅伯特表示,追回慈禧水晶球是自己最早涉及藝術品犯罪的案件。這枚重達22公斤重的水晶球在1988年被人從賓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偷走,3年后,一個博物館前館員在費城南街一個雜貨店裡發現了同時被偷的一具銅像。銅像被雜貨店老板以30美元的價格從收破爛人那裡買回,盡管它的實際價值是50萬美元。而收破爛者稱銅像是從一個叫拉裡的人那裡拉回的,羅伯特找到拉裡的時候,拉裡則說銅像是突然出現在自己儲藏室的。“有沒有同時看到一枚玻璃球?”“玻璃球?有啊,我以為是草坪的裝飾品,看起來很丑,就送給了別人。”最后羅伯特果然在這個“別人”家中發現這枚水晶球,這個名叫貝克斯的女人把水晶球放在化妝台上,上面還放著一頂棒球帽。
倫勃朗畫作案登上各國新聞頭條
為了追查藝術品下落,羅伯特經常要進行臥底工作,扮演成替有錢買家接洽的線人,騙取罪犯的信任。
2000年12月,瑞典國家美術館在閉館前半小時發生了一起搶劫案。3名男子拿著槍闖進美術館,帶走了倫勃朗、雷諾阿等藝術家的作品,整個過程隻有兩分半鐘,之后他們跳上事先准備好的船隻,揚長而去。由於搶匪事先制造的交通堵塞,警方在半個多小時后才到達作案現場。后來瑞典警方找到了犯罪團伙,但是卻沒有找到失竊的畫作。
在找尋倫勃朗《自畫像》的過程中,羅伯特再次擔任臥底,他假裝成買方代理人飛往斯德哥爾摩,又在賣方要求下到了哥本哈根。在旅館房間見到賣方后,對方清點了現金,並答應下一次帶來原作。第二天,羅伯特在房間裡見到了賣方卡胡姆,兩個人彼此搜身,以確定對方沒有攜帶武器。在看過現金后,卡胡姆離開了旅館,直到傍晚才再次返回,並帶來了倫勃朗的畫。羅伯特取出放大鏡和珠寶商獨目鏡,仔細檢查了畫像右側倫勃朗耳朵上方的部位,確定這幅畫的裂痕圖案與原作吻合。“這幅畫沒問題,我們成交了。”羅伯特說出了行動的暗號。特警隊闖入房間,將罪犯拿下。這個案子第二天登上了世界各地的新聞頭條。
■ 對話
影視劇裡的FBI虛構越來越多
曾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天追本·拉登
新京報:你在書中說,包括FBI在內的很多機構其實並不那麼重視藝術品追查,比如FBI曾經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天追著本·拉登。
羅伯特:很多人把藝術品丟失當做普通的物品丟失,把它放在很低的位置,就像丟車一樣。很多國家的政府更注重腐敗、恐怖襲擊,我想中國也一樣。但是大部分遭竊文物的價值都遠遠超過金錢的價格,這些文物記錄了人類的集體文化。對於那些深受壓迫甚至瀕臨滅絕的民族而言,藝術品常常是他們的文化唯一留存下來的記錄。藝術品竊賊偷走的不只是美麗的藝術品,更偷走了記憶與身份認同,他們偷走的是歷史。
新京報:2005年你培養了8名探員,但是到了2008年的時候,他們全部去做了緝毒、反恐等可能更容易獲得認可的工作。
羅伯特:今天的情況好一些了,我們現在有14個專門的藝術品犯罪探員,他們已經追回了1000多件文物,藝術品總價達到1.5億美元。
我想說,保護文物很重要,文物讓我們看到和撿回了歷史。當然比起意大利我們還遠遠不夠,意大利有專職的300個藝術犯罪探員,不過我們正在迎頭趕上。
現實竊賊不像大片裡那麼瀟洒
新京報:你之所以想成為FBI探員是因為小時候看了《FBI風雲》電視劇,當你真的成為探員之后,你覺得現實和影視劇有差距嗎?
羅伯特:上個世紀60年代,影視劇描寫的FBI和現實是非常相似的,沒有那麼多夸張的成分。但是今天夸張成分偏多了,虛構成分也越來越多。當然我們也碰見過很戲劇性的場面,比如在瑞典發生的竊賊開船盜走倫勃朗《自畫像》的事情,但這畢竟是少數。好萊塢為竊賊們設計的形象總是瀟洒迷人,但完全不符現實。我接手的案件中的竊賊,都和藝術無關,都是因為對金錢的貪婪。而且他們做這個是因為市場需要,真正去偷去盜墓的那些人收入非常少,挖出來文物的人可能隻得到30美元,但是到了紐約就變成2000美元,層層盤剝,我相信在中國也有這種情況。
新京報:那你聽說過故宮文物失竊的事情嗎?
羅伯特:我聽說過有人盜竊玉器。隨著藝術品價格越來越高,罪犯肯定總是追隨這些價格更高的藝術品下手,所以希望博物館能加強安保措施,還有私人收藏也是一樣。其實藝術品失竊超過50%發生在私人收藏領域。
(記者 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