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珍贵的祝寿条幅

侯刚

2016年08月22日08: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一件珍贵的祝寿条幅

  启功书“海屋添筹”

  侯刚

  启功先生一向谦虚乐观、宽容幽默、待人热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多有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逢寿庆之事,即慕名来向启功先生求赠字画或寿联。凡有来者,先生则热情接待,乐于相赠,可惜当时多未留下影像,实为憾事。

  最近南方友人发现启功先生书写的一件祝寿条幅,弥足珍贵。条幅正中写有“海屋添筹”四个大字,上款是“德祥先生八十大寿”,下款是“钟善基、丁尔陞、曹才翰敬祝,启功书”。整幅作品是端庄俊雅的楷书,透出学者的书卷气息。下款处三位持赠人我也认识,钟善基(1923—2006)、丁尔陞、曹才翰(1933—1999)都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他们多年从事数学教育研究,卓有成就,特别在中小学基础数学教育方面,都有开拓性的建树,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数学教育人才。

  德祥先生是谁呢?经多方了解,德祥先生姓朱,名德祥,云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北师大数学系和云南师大数学系关系密切,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和联系。1991年适逢朱老八十华诞,云南师大特为他举办学术会议,并邀请了北师大数学系的钟善基、丁尔陞和曹才翰出席。要去给朱先生祝寿,带点什么礼物呢?考虑再三,觉得还是请启功先生写一幅字最有意义。丁尔陞找到了启功先生的弟子赵仁珪,请他帮忙求字。赵讲明情况,启功先生当即挥毫写下了“海屋添筹”四个字,于是就有了这幅墨宝。

  “海屋添筹”的寓言故事,出自苏轼《东坡志林》卷二。传说中有三位老寿星在比寿,看谁的年龄大。第一位老人说:“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意思是说我不知道我多大,但我记得少年时与盘古是好朋友;第二个老人说:“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十屋。”意思是说我也不知道我多大,但每经历一次海水变桑田时,我就扔一个竹筹到屋子里,现在我已经仍满十个屋子;第三个老人说:“吾所食蟠桃,弃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山齐矣。”意思是说我也不知道我的年龄,但我每次吃蟠桃的核,都扔到昆仑山下,现在已经堆得和昆仑山一样高了。启功先生用的典故是第二个老人的故事,表达对朱先生八十寿辰恭贺之意。

  写到此处我还了解到,朱德祥先生早年因其导师与北师大结缘。他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其恩师杨武之(1896—1973,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之父)毕业于北京高师(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第一个把现代数论引进我国的著名数学家,长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朱德祥即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朱德祥先生不仅学术精湛、成就非凡,而且品格高洁不忘恩师。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北迁复校,清华大学请他回清华工作,当时因恩师杨武之在昆明师院(云南师大前身)任数学系主任,时患重病,老师委托他帮助处理系务。他毫不犹豫留在昆明,一边完成老师的使命,一边给老师看病,因而始终没有回清华,为大西南的教育事业奉献终生。朱先生尊师敬业、高风亮节的精神,令我们无限敬仰。

  (作者为《启功全集》出版委员会主任)

(责编:潘佳佳、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