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孔子是个大力士 司马光看不惯女相扑

2016年08月17日16: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史海钩沉

  孔子是个大力士

  古代在描写一位英勇的武士时,常用“力大无穷”“力举千斤”等词句,把力量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在使用冷兵器作战的古代,体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夏、商、周三代的传说中,就有许多大力士,如夏桀“能伸钧索铁,手搏熊虎”;殷纣“能倒曳九牛,扶梁换柱”等。这种大力究竟是怎样练成的?古书上缺乏记载。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史籍上就有了对“翘关”“扛鼎”等举重练力的记载。

  所谓翘关就是翘举城门的大木栓。城门的木栓早上要开启,晚上要上栓,都需要将关翘举起来,久而久之,人们察觉这种用力的活动也是练力的运动,便以此进行举重练习。

  《吕氏春秋·慎大览》中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淮南子·主术训》中写作:“孔子力招(通翘)城门之关。”翘关是如何举的呢?据汉朝人高诱的解释:“招,举也。以一手招城门关端而举之。”城门关的重量只不过几十斤,双手握中间挺举并不难,然而握一端翘举就需要有强大的臂力,更何况是用一手翘举。城门的木栓有三四丈长,孔子能以一手翘举城门木栓,也算是大力士了。 但是孔子是以仁爱治国,“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不肯以力闻”,后代儒家更不愿加以宣扬,因此知之者不多。

  唐玄宗最善马球

  唐代是我国马球盛行的时期,上自皇帝,下至文人武将大多以此为乐。马球,在我国古代的史籍上叫击鞠、击球或打球。《唐书·本纪》中常常有皇帝幸某处击鞠的记载,说明唐代皇帝都亲自上场打球。唐皇宫中有好几处马球场是专供皇帝打球的。

  由于经常参加打球,有几代皇帝的球技还很高超。如唐宣宗李忱可以骑在飞奔的马上,用击鞠杖连续击球数百次之多;唐僖宗李儇向他的近侍夸口说,如果朝廷设置打球进士科,他可以考中状元。如果真要在唐代的皇帝中考选马球状元,恐怕要数唐玄宗李隆基才最够资格。唐人封演所写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了唐玄宗24岁时参加的一次与吐蕃的马球赛,表现突出,为唐王朝第一次外交球赛赢得了胜利。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吐蕃赞普派遣他的大臣尚赞咄来迎接金城公主,因知道唐中宗李显最爱看球赛,便带来了一支10人马球队。吐蕃是游牧民族,骑术精良,马球技术也很精湛。唐中宗派遣皇家马球队和神策军马球队与之比赛,两战都输了。唐中宗十分恼火。这时,唐玄宗还是临淄王,他和嗣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和武延秀组成了一支4人贵族马球队,与吐蕃的10人马球队比赛。开赛之后,唐玄宗往来奔驰、挥动球杖、连连透门,贵族队大获全胜。赛后,吐蕃大臣尚赞咄连连称赞说:“想不到王爷会有这么好的球技!”

  司马光看不惯女相扑

  角抵,又写作角觝,后称相扑,大致上与今天的摔跤相似。在我国体育史上,若论从朝廷到民间、不分性别、大人小孩都爱好,而且深刻影响国外的竞技项目,恐怕角抵要算上一个。

  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女子相扑,至宋代,女子相扑更是红红火火。据南宋文人吴自牧《梦梁录》的记载,民间组织的街头相扑往往先由女相扑出来表演几个回合的“对打套子,令人观睹”,也就是拉场子,“然后以膂力者争交。”也就是男相扑出来交手。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相扑男子上身赤裸,下身仅以布带遮羞,而女相扑手虽下身穿裤,但上身也是袒露的,在今人看来,是何等开放!

  北宋嘉祐年间上元节时,皇帝曾公开观看女相扑表演,思想保守的司马光老先生看不惯,曾上《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说:“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旁侍,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虽有司马光的上书,但直到南宋末年,女子相扑仍风行如故。《梦梁录》卷二十还记载了当时杭州著名的女相扑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而时人四水潜夫的《武林旧事》卷六的“诸色伎艺人”条,则记录了另一批相扑女明星的名字:韩春春、绣勒帛、锦勒帛、赛貌多、侥六娘、后辈侥、女急快。当然,这些都是她们的艺名。

  (本报记者王学思整理)

(责编:潘佳佳、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