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证书只明真假不鉴好坏

本报记者 杨文明 李亚楠

2016年08月10日08: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玉石证书只明真假不鉴好坏(经济聚焦·透视玉石乱象②)不少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证书的盲目信任抬高价格

  蔡华伟绘

  制图:张芳曼

  在本版8月8日报道中,游客孙女士在旅游商店买玉的经历让不少人依稀相识、感同身受。那么在玉石批发市场买玉情况又如何呢?记者走访多家玉石交易市场发现,即使真假不是问题,玉石价格仍然是雾里看花、水分十足。

  “我们这张证书上有CMA、CAL、CNAS三个标志,有这三个标志就代表国内水平最高级别,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在珠宝玉石商家的再三保证下,看到鉴定证书上的红戳,不懂行的消费者往往会相信这是好东西——“证书都说是A货了,总不能错吧?”

  但A货就等于好货吗?未必。记者调查发现,鉴定证书上的A货仅仅表示这是块天然石头而已。

  假货出不了鉴定证书

  “目前出现的珠宝方面的纠纷一般不是因为卖假货,而是价格欺诈”

  记者在昆明和乌鲁木齐走访了部分珠宝城,大多珠宝商都会明确地告知记者所销售的玉石均为A货,并承诺假一赔十,有些商家为了招徕生意,甚至还打出了“假一赔百”的牌子。“只有在花鸟市场和一些路边小摊才会有B货或假货兜售。”昆明的玉石爱好者彭先生告诉记者,B货或者假货都出不了正规鉴定证书。

  记者在云南联贸珠宝批发城内发现,标价较高的玉石都会附带一张由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低于200元的玉石,一般没有鉴定证书。

  随后,记者以游客身份咨询了多家珠宝商,均被告知没有B货或假货。其中一家店主称,如果顾客确有需要买B货或者假货的,可以通过关系联系到货源。

  记者在云南、新疆调查发现,翡翠、玉石都可以通过鉴定证书得以鉴别,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如果出售有鉴定证书的假货,商家将面临高额罚款,因此商家很少会主动冒险。

  云南省珠宝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肖永福介绍,要成为鉴定师,先需要通过考试取得从业资格,同时必须在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任职才能出具鉴定证书,个人不能独立出具证书,国家也不允许个人挂靠机构。

  目前对鉴定机构基本上停止审批。而出具一份鉴定证书,一般需要一人鉴定,一人核对。如果某个机构出具虚假鉴定证书或者错误鉴定,不仅会面临巨额罚款,还面临被吊销执照的风险。“应该说目前整个云南珠宝市场出具鉴定证书是非常规范的,具备出具证书资质的机构都经过政府审批。目前出现的珠宝方面的纠纷一般不是因为卖假货,而是价格欺诈。”

  玉石价格与证书无关

  “和田玉也有垃圾货,被拿来腌咸菜的多了去了”

  但有A货的鉴定证书就能说明价值高吗?未必!

  “一般来说,质检机构指的是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核发资质的检测机构或地矿局珠宝玉石检测站,他们的鉴定只是针对矿物成分,比如所有的透闪石都可以被鉴定为和田玉,云南黄龙玉也可以被鉴定为金丝玉,因为它们的矿物成分是一致的。”新疆金丝玉文化协会会长李常宝告诉记者,A货鉴定证书只能证明这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而不是玻璃或别的什么东西,只证明真假,不鉴定好坏。

  比如,和田玉属于玉石中的“软玉”,但并不是所有的软玉都是和田玉。软玉产地较多,由于产地不同,软玉成因不同,软玉的质量、价值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行内将和田玉分为:新疆和田玉(新疆料)、青海软玉(青海料)、俄罗斯软玉(俄料)、韩国软玉(韩料)等。鉴定机构只能鉴定出一些数据,而对这些符合软玉数值的玉石,都将出具“和田玉”证书。

  因此,市场在售的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等,都会有“和田玉证书”,但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疆和田玉,价值也往往相差悬殊。

  “从几万上百万的中高档翡翠,到几十块钱的翡翠旅游工艺品,都可以说是A货。”肖永福告诉记者,“鉴定珠宝真假并不困难,像一些长期从业人员,一般一眼就能看出真假;鉴定过程也并不复杂,一般只要用常规宝石检测仪器分析其宝石学特征即可,成本几块钱,几分钟即可。”

  “但是如果需要对某个珠宝进行全方位鉴定,1000块钱也做不下来。”肖永福说,实际上,即便是花两三千元,做的仍然是真假的鉴定,而不是价格鉴定。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珠宝玉石鉴定应该有一个周期,短则一周,长则一月,只有这样才能检测出它的稳定性。”李常宝说,相对于一般的宝玉石鉴定师,艺术品鉴定评估师会在矿物成分检测之外,进行经济价值评估,但目前市场上的鉴定证书都是宝玉石鉴定师出具的,无法作为价值参考。“证书无法鉴定你买的具体是什么玉。玉石分很多种类,价值相差巨大,和田玉也有垃圾货,被拿来腌咸菜的多了去了,你拿这种去鉴定,也能给你出A货鉴定证书。”

  商家利用证书抬价

  “消费者询问证书时,我们就基本摸清楚消费者的底了,因为这种询问就意味着消费者只认证书不识玉”

  与鉴定证书的严格监管相比,珠宝玉石的价格则显得较为混乱。

  在乌鲁木齐华凌玉器城,记者在4个珠宝玉石柜台上看到了4种不同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有的机构就在新疆本地,还有的是带有“国家”字样的鉴定机构。证书没有假,但未必就值高价。

  实际上,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鉴定证书的盲目信任,往往会对鉴定内容作出过分解读,李常宝认为这是消费者“自作多情”,被商家利用了。记者在采访时常常听到不同的商户介绍:“我们这是A货,是最好的玉石,这样的价格已经非常便宜了。”

  有一些商家动不动就爱说“达到羊脂白”,李常宝认为这更是无稽之谈,毫无依据,“这只是一种文字游戏,是指白度达到了羊脂白,但是没有说是新疆和田羊脂玉。而一块白玻璃,也可以说白度达到羊脂白。这种将颜色与玉质混淆概念的把戏,在市场上也屡见不鲜。”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系主任祖恩东认为,商家不应该过度解读鉴定证书的证明力,同时有义务向消费者说明鉴定证书到底是证明什么。但目前绝大多数商家并未这么做。

  由于多数消费者在购买珠宝玉石时,并没有足够的鉴定知识识别真伪优劣,因此,很多消费者将买玉全部的信心都放在证书上,殊不知这才是最大的陷阱。正规机构开具的证书,也证明不了玉石商品的价值。而不法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对于证书的信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忽悠消费者。

  记者在市场暗访中发现,商家凭借证书推销屡试不爽。

  有位商家私下告诉记者,他们特别喜欢消费者主动询问有没有证书,“消费者询问证书时,我们就基本摸清楚消费者的底了,因为这种询问就意味着消费者只认证书不识玉,那么俄罗斯玉、青海玉等借着和田玉之名就很容易卖出个好价钱。”

(责编:鲁婧、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