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维埃国家银行的秘密金库

廖斌 谢文君

2016年08月05日08:08  来源:金融时报
 
原标题:揭秘苏维埃国家银行的秘密金库

  作者: 廖斌 谢文君

  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张坑村位于江西石城、瑞金、福建长汀交界处,上世纪50年代前石城通往瑞金、福建长汀及福建宁化通往瑞金、长汀的古驿道在此交会,并成为闽、粤、赣通衢的重要交通要道。80多年前,这个小村成为了国家苏维埃银行在赣南秘密金库的所在地,曾有100多万元银元以及大量金条存放于此,并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支持苏区经济建设,稳定军心民心,平抑银行挤兑风波,保障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遗址(石城烂泥坑) 廖斌 肖芳珠 摄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遗址(石城烂泥坑) 廖斌 肖芳珠 摄

  1932年4月,红军攻占漳州后,筹款100多万元,以及大量的现洋、金银、布匹、粮食等物资。当时战乱频发,敌特势力猖獗,叶坪国家银行金库已不能保证国家银行钱物安全,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将筹得的现洋和金银运回苏区瑞金后,按照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在瑞金县与石城县交界的一个叫烂泥坑的地方,建立了秘密金库。

  国家银行秘密金库地址由中央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选定,毛泽民亲自落实,具体选在烂泥坑村一栋靠山的房子后面的地窖里。为了保密,时任国家银行总务处长莫钧涛在存库那天没有使用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而是先用麻布包裹好,放在30个挑担里,由战士轮流挑到离那间房子还有一里的山下。到了晚上,再由其他战士,将这30个担子趁着夜色挑进房子里,存到地窖后,再将地窖口堵死,做好伪装。第二天参与贮存的红军战士全部撤离,另换了一批战士守卫。在秘密金库存在的两年多的时间,莫钧涛多次前去视察,毛泽东的警卫员也曾在那里看守,时任国家银行石城县支行行长毛泽覃,利用到石城各分支行检查工作筹款的机会,暗中注意秘密金库的动向,保护秘密金库。

  秘密金库存放的银元财宝从金库建成到撤离总共动用过两次,一次是在1933年春夏之交,举办“金山银山”展览。《红色中华》于1933年3月27日登载了一篇题为《向富农捐募30万,发动群众停止挤兑》的报道中写道:“各地银行发生挤兑现象”,“为着巩固苏维埃的金融基础,充裕国家银行的金库,我们要发动群众停止挤兑”。为证明国家银行资金实力,增强百姓信心,动用秘密金库的金银财宝,为应对挤兑风波,举办了“金山银山”展览。第二次是长征前夕被全部带走。

  1934年4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苏区瑞金、石城、宁都、兴国、会昌、于都、长汀危在旦夕,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秘密金库的资金取回瑞金后,化整为零发给各军团,在长征中由红军战士负责背着行军。正是这批资金成了红军万里征途中的重要经济支柱,而秘密金库则变成了战士们背上的红军流动银行。

  由于秘密金库保密性很强,知晓的人很少。尽管被历史封存了80多年,但众多历史专家学者,以及国家银行的后人,对秘密金库的探寻从未间断,都力图揭开秘密金库的神秘面纱。然而,在石城县范围内,有11个地方叫烂泥坑,秘密金库究竟是在哪个烂泥坑?准确地点和位置难以确定。毛泽民的外甥曹耘山、莫钧涛之子莫小涛,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都曾先后来到石城县,想揭开秘密金库之谜。事实上,随着红色金融研究的不断深入,直到2012年,在石城县政府和人行石城县支行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曾作为机密而不可外泄的国家金库的具体位置才逐渐浮出水面。通过查找大量的历史资料,与实地调查走访,并综合专家学者意见,调查组一致认定,苏维埃国家银行秘密金库的旧址,就在石城县横江镇张坑村的烂泥坑。

(责编:潘佳佳、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