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字之美讲述中国故事

2016年06月14日08: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以汉字之美讲述中国故事

  松 雨

  前不久与韩国学者座谈时,他诚恳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好东西,汉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我听后心中一震。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说汉语、写汉字,对于汉字之美,似有所感,但又没有系统的认知,也很少思考汉字有哪些特点和优势,也没有想过怎样以此彰显中国的软实力。这些问题,我在读了学者王悦欣所著的《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后,找到了比较清晰的答案。

  在本书中,作者从美学的角度,对汉字进行了全方位梳理,系统回顾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的历程,仔细梳理了汉字的形体结构、思维模式,深入描绘了汉字的审美价值、文化内涵和精神。在此基础上,作者立足当前中国文化传播的形势,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汉字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和特质进行分析,提出了汉字走向世界的对策性建议。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把世界上的现有文字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音素文字,如罗马字、希腊字母;一类是音节字母文字,如日语平假名和片假名、韩语字母等;还有一类是语素文字,如汉语。汉语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是至今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鲁迅先生形容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西方人盛赞汉字是“一朵朵美丽的花”。在本书中,作者以深刻的理论分析、生动的例子把汉字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回顾汉字的发展历程,使人感受到甲骨文的古拙之美、金文的端庄之美、小篆的定型装饰之美、隶书的稳重之美、草书的奔腾之美、行书的均衡快捷之美、楷书的整齐之美。通过分析形体结构,使人感受到象形的真实、指事的高度概括、会意的思维逻辑、形声的虚实相生;通过解读汉字空间构造的特点、以形表意的特质,使人领略汉字的象形之美、意象之美、造型之美、诗性之美、音乐之美等美学魅力,体会汉字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协调等中国思维,感受汉字的自然至上、理性至上、简洁至上等文化品格,并特别解读了汉字在艺术实践中的升华形式——书法。翻阅此书,感觉如同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先辈对话,体会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尽情体验着汉字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不禁为祖先的智慧所折服,为汉字的美而慨叹。

  这本书吸引我的另外一点在于它把汉字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结合起来,探讨汉语在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途径,使人们重新认识汉字文化及传播的意义。当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我们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必须面对的问题。国学大师饶宗颐指出:“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推动演艺产品、影视作品、图书作品等走出国门的同时,通过汉字的推广、汉语的传播,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本书中,作者立足国际视野,梳理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和已有途径,分析了当前中国文化传播的政策和形势,比较了世界上主要国家语言传播和文化推广策略,指出语言是一种战略资源,汉语具有走向世界的优势,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的体系。这些论述,基于作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一个学者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本好书,能为读者打开一扇门、一扇窗。《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视角独特,分析深入,内容丰富,文笔细腻,既有知识的普及,又能给人以启迪。对于普通汉字使用者和学习者来说,它是更深层了解汉字内涵、提升自身素养的窗口,对于专业的汉语教师和文化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文化交流的人员而言,则是更好地解读中华优秀传统、传播中华文化的良师益友。稍显不足的是,本书在对外文化传播的政策解读方面略有局限,如能结合现实进一步调整并加以丰富,则会为提升文化交流水平提供更多的借鉴。

(责编:潘佳佳、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