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意大利威尼斯5月31日专电专访:复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无用”之道——访原创生态品牌“无用”创始人马可
新华社记者宋建
一走进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首先进入观众视野的是中国知名服装设计师马可以服装为载体创作的艺术作品《土地》。马可曾是服装品牌“例外”的艺术总监,现在专注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调研及创新,此次参展作品展示了取自民间的传统手工技艺,以呼应国家馆主题“平民设计:日用即道”。
《土地》是马可2006年创建“无用”设计工作室、创建原创生态品牌“无用”后发布的第一组创作,包括20多套服装,从裁剪、缝制、绣花,到植物染色,全部纯手工制作,作品表达了向养育人类的大地之母以及在土地上世代耕耘的农民的敬意。
虽然这组10年前的创作当年是在巴黎时装周完成的首秀,但她把那里仅当作“一个说话的平台”,真正想做的是“改变定位和路线,突破过去受到的商业和时尚体系的局限性影响”。马可日前在威尼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的问世标志着她完成了人生角色定位的转换。
“我从小迷恋手工艺,为了寻找中国各种民间手工艺,从2000年开始到乡村旅行,并深入到中国最偏远贫困的地区。在这些外表看起来最贫困落后的地方,和当地人同吃同住的时候,我却发觉我的世界突然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马可在解释《土地》创作之源时说:“我感觉像是一个失忆的人慢慢恢复起对过去的记忆,慢慢理解了什么是土地,以及大地跟人类的关系。”
马可离开奋斗了十年的服装品牌“例外”,创建工作室,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初的创作梦想,她一直试图去探究“人类最本质的需求是什么”。马可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重要特质,而现在商业社会里靠商业和经济推动的行为,目的只是获得更高商业利润,却忽视了人精神与情感上最质朴的需求。随着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和生活方式的认识加深,马可感动于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和价值观,立志要传承并复兴这些恐被现代社会所抛弃的传统。
马可所创建的“无用”最终定位在纯手工制作、纯天然的原创生态品牌。她的“无用”之道是“以手传心,以衣载道,大爱无界,天下一家”。马可表示:“经营所得全部用于实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社会目的,即去支持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和手工艺人,让他们能在家乡复兴这些传统手工艺。”
当年很多人质疑她再出发的初衷是否有意义,而她将品牌取名为“无用”,以见证其复兴传统的努力“到底是真的无用,还是真的有大用”。
在珠海设立工作室的几年间,马可把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手艺人请到工作室,和他们一起使用全手工和纯天然的方式进行劳动和创作。2014年,马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京开设“无用生活空间”,举办手工艺展览,手工制作零污染居家用品;2015年,她又面向公众发起“中国民艺复兴计划”,带动更多人投入到民间艺术回归的再造工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