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古玉仍处于价格洼地:建议新藏家从明清玉器入手

2015年05月28日14:34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古玉仍处于价格洼地:建议新藏家从明清玉器入手

石家河文化玉人

  石家河文化玉人

西周玉鹿

  西周玉鹿

汉代辟邪

  汉代辟邪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陈宇强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为什么要收藏古玉?对于这个问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玉器珠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顺开认为古玉的历史悠久,相比近玉和其他珠宝收藏,可把玩价值更高。而且古玉相比如今价格节节攀升的近玉,价格并不高,还处于价格洼地。但是收藏古玉很考眼力,需要藏家对古玉有丰富的了解,不然容易“打眼”。

  古玉经过把玩会更好看

  李顺开很早就接触了玉,但那个时候还谈不上收藏。“我小时候住在广州城郊,那时因为迁葬等原因,在地里时常能捡到玉块或碎片。那时的玉并不值钱,大家也不在意这个,所以我慢慢就积累了很多。可以说对玉的兴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虽然对玉产生了兴趣,但是李顺开一开始收藏的并不是古玉,而是翡翠。收藏并没有多久,李顺开就转而收藏古玉。“翡翠的历史只有两三百年,几乎是从清朝开始,民间才对翡翠产生收藏兴趣。因为清朝的统治阶层喜爱翡翠,这种喜爱在民间慢慢扩散。但是玉的历史就更加久远,至少有九千年的历史。这是翡翠无法比拟的,所以就转向收藏古玉了。”

  收藏古玉,除了可以从中感受到古玉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其把玩趣味也很足。李顺开很享受将古玉慢慢把玩,玩出感觉的过程。“一般的古玉在面世之前,都是密封保存在土中。由于缺水、缺氧,颜色没那么好看。当其暴露在空气中时,其材质会慢慢变好。”李顺开说,“玉不怕汗水,所以可以随身佩戴把玩,汗水渗入玉中反而会让它的颜色变得好看。古玉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变色,这个过程很过瘾。”

  李顺开藏有两块石家河文化玉人。一块带有深厚的土渗颜色,整体不透明。另一块除了周边仍带有土渗的痕迹,已恢复了玉质的晶莹剔透。李顺开说:“其实这两块是同一时期的玉人,除了土渗这块顶上有鹰的雕饰。其余无论是人脸部分的造型还是雕工、纹饰,都极其相似。但是另一块经过我长期的把玩,其颜色慢慢显露出来,变得很漂亮。”

  近玉古玉价格倒挂,古玉仍处于价格洼地

  收藏几十年,李顺开说如今玉器收藏的市场一直在涨,但是古玉市场相对而言,还处于价格洼地。“本来古玉历史悠久,雕工比现在的还要精细,材质又好,应该比近玉价格更高。但现实的市场当中,近玉的价格远高于古玉价格。”

  古玉的价格不高,李顺开认为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因为明清以前的玉不准上拍,所以拍卖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古玉。缺少拍卖市场的价格对比,现在古玉的藏家更多是私底下交换为多,所以价格一直没有随着收藏市场的升温而上涨。

  其次是市面上的古玉出现为数不少的假货,对于藏家而言是眼力的考验。而近玉相对而言历史可以往上溯源,流传有序的情况下,风险比古玉更小。“有很多造假的方法,比如做旧,连颜色气味都能做得很逼真,如果眼力不够,很容易就吃亏了。”

  藏家提点

  建议新藏家从明清玉器入手

  信息时报:怎样的古玉才有收藏价值?

  李顺开:每一件古玉都要综合评估,从古玉的材质、工艺、稀有程度、包浆、渗色等方面去评价一块玉是否有收藏价值,有多高的价值。一般来说,要判断是明器(古人下葬时的随葬品)还是日常用品,明器的收藏价值会差一点,因为明器大多会比日常用品的玉粗糙。从题材上来看,人物题材的古玉最贵,雕刻起来也最难。其次是动物,然后才是其他题材。古玉大部分以动物题材为主,像龙凤呈祥之类的很多。故事题材的玉雕在宋以后才逐渐出现,明清比较多。

  信息时报:对于要入手古玉的藏家,你有什么建议?

  李顺开:我建议新藏家从明清玉器入手,等对玉器的认识加深,领悟能力也加深了,就可以慢慢继续往上,往更古老的玉器去收藏。而且明清玉器在拍卖行可以买得到,相对简单易于辨识。不过相对历史久点的古玉,明清玉器的价格会更贵。这对于藏家的财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如何鉴别古玉真伪?

  中国玉文化博大精深,以中国中医学的方法去研究鉴定古代玉器为我们提供一条新思路。中医学的诊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在古代玉器鉴藏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中医理论,对古代玉器进行鉴定。

  一、望

  第一要断材识玉, 主要是看古代玉器的材质、工艺。其次看玉器的工艺、形制、纹饰、代表文字。古代玉器的形制、纹饰的表现由考古研究所进行分析、研究、对比,就会解读出古代玉器的年代,也就是我们说的“工艺、形制、纹饰、代表写在古代玉器上的文字”。

  二、闻

  可以理解为单纯的用鼻子来闻,也可以是用辩证的方法来理解。当手中拿着这件器物时,不妨顺便闻一下或哈一口气闻一下,此器是何种气味。是墓土味,是腥臭味,还是酸腐味。是有味、无味、香味、臭味,还是刺鼻味。一般说,生坑器,往往有一种或浓或淡的“土香味”或“墓土味”。有时还会带有新近入土的就近环境的味道;有时是臭的。但这些气味,往往不会存在很久。很快就会失去,长久留下的是那“土香味”、“墓土味” 。

  三、问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方面,要不可避免的问一下小贩,器物大体的出处。但不可全信,仅供参考,兼听则明。主要是在自己的心里不断地提问:皮壳、包浆、沁色对不对?形制、纹饰究竟合乎什么年代?玉质对不对?是何种玉质?气味有何特点?为何是香的、臭的、刺鼻的?工艺是老工、新工、手工、机工?要把自己想到的问题都问完,尽量不留死角。

  四、切

  简单的说就是上手。就是要通过拿掂分量,大体估量一下器物的密度多少,基本估计是何种玉质。用手不断地搓摩一下,感觉器表及线条是圆润流畅还是犀利扎手。一般来说,史前玉器“稚拙神秘”,商代玉器“庄严敦厚”,西周玉器“轻盈清新”,春秋玉器“细密繁缛”,战国玉器“精致流畅”,秦汉玉器“雄伟豪放”,隋唐玉器“刚健华贵”,宋元玉器“洗练生动”。这些突出特征,通过目测、手感还是较容易辨明的。

  五、听

  铜有铜声,木有木声。仔细辨认,定能区分。尤其对片雕器,或两者相轻碰,或者用手指轻轻一弹,都可听出声音。即使较大的圆雕器,用一适当的硬物轻轻一碰,也会感知到它发出的声音。一般来说,和田玉发出的声音会较清越或有一点金属音韵。但高古的,又与新做的不一种感觉。同时,坑口不同、朽蚀及钙化程度不同又会体现出不同的音色。当然,这要通过长时间的不断试验和感知才能有收获和区别。

  总之,提高古玉鉴定收藏水平,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总结、体会、提高的循环过程。而鉴定古玉,又是一项必须结合“形、工、沁、浆、纹、质、韵”等,辩证的、综合的分析判断的实践。任何孤立的、片面的认定,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责编:鲁婧、潘佳佳)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