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良《秋荷》硯(坑仔岩)
程八《古琴》硯(老坑)
張慶明《遠古物韻》硯(坑仔岩)
隨著專場拍賣的舉行 端硯二手流通市場有望啟動
廣州收藏者鐘先生收藏書畫多年,今年才開始轉向收藏廣東的工藝美術作品,其中最青睞的就是端硯。不過,端硯匠氣過重、價位不低以及沒有成熟的二手市場等現象令他擔憂其收藏前景。市場行家認為,端硯的創作已經在悄然變化,目前價格並未能完全體現其文化附加值。
名聲不小 價格應更高
幾個月前,鐘先生到黃山旅游時在古玩市場“淘寶”,見到不少藝人現場雕刻歙硯,工藝也頗為精細,售價為1000元左右,而在端硯市場中,一方普通端硯動輒也要數千元:“所謂名家作品的價格高達十幾萬元、數十萬元,有的大師作品還要數百萬元!”
“其實大家對端硯的認識還不夠。”中國端硯鑒定中心主任、肇慶市端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華解釋說,“市場上不乏數百元數千元的端硯,但是極為普通,而價格能到數百萬元的也極為少見。”
事實上,“與目前市場上流行的藝術品如書畫、紫砂、翡翠相比,端硯的價格相當低。那些材料稀有、工藝精湛的端硯價格只是其他品種的十分之一。”他認為,一個是了解端硯的群體不算很大,端硯還是“小眾品種”,二是端硯未被資金炒作過。他認為,端硯是四大名硯之首、廣東工藝美術的大項,但直至下周才將舉行首次拍賣專場,由此可知端硯一直被投資市場所忽略。
“即使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也沒有被好好地包裝、宣傳、推廣。”王建華認為,並非希望端硯的價格高得離譜,而是作為文房四寶的“寶中寶”,端硯的價格起碼應該比目前的價格高,尤其是其中極為稀有的精品。但目前大部分端硯的價格還隻能賣出“資源價”,未能體現文化、名人效應的附加值。
匠氣太重流於“粗大笨”
不少收藏者認為,匠氣太重、粗大笨正是端硯價格未能出天價的主要原因,有的甚至對端硯“厚古薄今”,認為如今的工藝已經使端硯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不願意收藏當代的作品。
業內人士彭國杰認為,真正好的端硯,是作者能夠用硯石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而很多端硯卻流於刻意展現工藝,“比如有‘眼’就一定要做星空、月亮,要不就是做鳳眼,題材重復、單一,隻會令端硯慢慢走進死胡同。”
“要令端硯市場能成‘氣候’,實現投資價值,一定要使‘二手市場’成熟起來。”彭國杰提出,端硯開始以專場的形式走入拍賣市場,有可能樹立市場價格標杆。
“其實目前端硯的內容很豐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的藝人甚至開始與書畫名家合作創作,以期提升藝術水平。”王建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