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當我們玩得起勁的時候我們在玩什麼?

梁 毅

2013年12月09日08:31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當我們玩得起勁的時候我們在玩什麼?

這幾天,正在中國訪問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獲贈了李克強總理和上海交通大學贈送的兩幅中國畫。卡梅倫此前曾將自己現代派畫作贈送給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於這位喜愛藝術的首相來說,對中國畫的了解顯然不夠,所以他在來中國之前,就到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看過“700—1900:中國古代繪畫名品特展”了。中國傳統繪畫、書法作品作為國禮相贈,多有先例。此次送中國畫給卡梅倫,自然是投其所好﹔而對中國藝術來說,也可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和互動的機會。

成為國禮,對於創作者來說是一份榮耀﹔但作為一件藝術品,它的生命不僅在於收藏,如果能被欣賞和流傳,那多重價值就會逐步顯現出來。12月2日,在北京保利秋拍“黃冑美術基金會推薦專場”中,黃冑的一幅《歡騰的草原》以1.288億元成交,成為今秋內地首件過億拍品。這幅作品就是一件國禮,是1984年由當時我國國家領導人贈與美國實業家哈默博士的。如今,這幅作品現身大陸拍場,迅即刮起了一道“黃冑風”不說,賺走的錢也不是小數目,不知道此事能否給國人一些啟發:做藝術品這門生意,咱玩得還不是很好。更有意思的是,1985年哈默曾將陳逸飛的《故鄉的回憶——雙橋》贈與鄧小平。在我們為又一位中國現當代書畫家躋身億元俱樂部而嘖嘖稱奇的時候,是不是也該猛醒和覺悟一下:當我們玩得起勁的時候我們在玩什麼?

玩得好的人知道自己在玩什麼,玩不好的還不知道自己被誰玩。12月4日,“中華廿八人——盧貝爾家族收藏”展在邁阿密當代藝術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有繪畫、攝影、雕塑和視頻裝置。此次展覽是盧貝爾家族於2001至2012年間5次來中國考察的成果,在看過北京、成都、廣州、杭州、香港、西安和上海的100間藝術工作室后,他們遴選並收藏了28位藝術家的作品。“試著發現真正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就像有人形容我們像是在‘淘金’,但我覺得我們是在‘淘才華’。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刺激並充滿樂趣的。”對於收藏家來說,所收藏的作品多少都要冒風險,但沒風險也就沒刺激、沒樂趣了。如果說,最終玩砸了,收獲樂趣也是一種贏。

身處多變時代,藝術的形式和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中國當代藝術的青年新勢力正在慢慢壯大,世界范圍內的新老藏家都在尋找和發現那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藝術品。對於藝術家來說,這是一個有更多機會被發現和了解的時代,前提是你的作品足夠具備競爭力﹔而對於藝術品的經營者,或通過收藏和經營作品奠定品牌,或盤活資本打通人脈激蕩市場,誰都得經過摸爬滾打才能練就一身本領。

經濟學家唐·湯普森在《身價四億的鯊魚:當代藝術打造的財富傳奇》一書中所呈現的是,在藝術家、藝術品、藝評人、畫商、拍賣行、美術館這一鏈條上,每個身處其間的角色在經濟學上都扮演什麼角色,在玩什麼,怎麼在玩。而知道自己在玩什麼,才會在玩得好這件事上有底氣,輸得起,也贏得起。

(責編:魯婧、張卉)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