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六駿中的什伐赤。資料照片
昭陵六駿中的白蹄烏。資料照片
昭陵六駿中的特勒驃。資料照片
昭陵六駿中的青騅。資料照片
昭陵六駿中的拳毛。資料圖片
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 資料圖片
近日,一份近一個世紀以前的老檔案,為流失海外百年的“昭陵六駿”中“拳毛(音gu?)”和“颯露紫”的回歸提供了重要線索。
塵封檔案 重敘歷史
“昭陵六駿”是指原列置於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前的六塊駿馬浮雕石刻。這六塊石刻的豎立是為了紀念唐太宗心愛的六匹戰馬:拳毛、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和颯露紫。石刻上的六匹駿馬造型優美,相傳來自唐代畫家閻立本繪制的藍本﹔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1914年,“拳毛”和“颯露紫”被打碎、裝箱運往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另外四駿在盜運途中被截獲,現藏於陝西碑林博物館。
根據傳統的觀點,文物商人盧芹齋是在袁世凱及其子袁克定的指揮和要求下,將昭陵二駿運出其原來所在地的,后輾轉到西安、北京,最后被運送到了美國。按照盧芹齋的說法,他的行為是得到“最高當局”同意,並在當時的官方指揮下進行的。另外,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也發表過許多文章和論文,認為昭陵二駿是從中國的古董商處買來的,有發票和交易等相關資料,是正規的交易。這樣看來,不論是從文物來源還是交易過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獲得昭陵二駿似乎都是合法的。
但是,近日在“昭陵六駿流失情況研討會”上,上海大學流失海外文物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平披露了一份檔案,卻重新敘述了這段歷史。陳文平說:“雖然隻看到了檔案很小的一部分,但已經透露了很多信息。”根據這份檔案,昭陵二駿並非是盧芹齋所說在官方要求下被運出昭陵。實際上,對於如何將文物運出昭陵並順利通過海關運往國外,盧芹齋早有預謀﹔並且對於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對中國石刻文物的需求他也一清二楚。也就是說,這些“新”發現的“老”檔案將証實盧芹齋出售的昭陵二駿是以非法手段獲得的,從文物來源上否定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獲得此文物的合法性。同時,陳文平還強調,中國在1914年至1915年已經有相關法規禁止文物出口,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購買過程是合法的,購買的也是贓物。
六駿團聚 意義非凡
盧芹齋是20世紀國際著名的古董商,他的盧吳公司專門從事文物買賣。解放之后,盧吳公司退出大陸,但其在中國的生意實際上由葉叔重的禹貢古玩店繼續打理。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走私文物,葉叔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判刑,並沒收了禹貢古玩店的檔案,其中包括寄存在此的盧吳公司檔案資料。這批資料最終移交至上海博物館的圖書館保存。
據了解,流失海外文物的回流途徑大致分為三種:捐贈、購買和追索。其中追索是通過法律途徑進行,我國必須提供相關証據,証明該文物為中國所有,保管者的文物來源是非法的。在此之前,很多中國人都知道昭陵二駿是非法出境,但始終沒找到確鑿的証據,所以追索的可能微乎其微。而這次發現的老檔案,在塵封了60年之后的今天,點燃了“二駿”回家的希望。
和陳文平相似,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程征也長時間關注中國的海外流失文物,並多次與海外的學者和關心文物回歸的熱心人士進行溝通。程征表示,昭陵二駿如果能回到中國與其他四駿“團聚”,將具有重要意義。他說:“我們有非常燦爛的古代文明,包括昭陵六駿在內的古代藝術品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記憶。”一個世紀之前,中國處於混亂動蕩的時局下,很多重要的文物被運出國外,既有合法收買,也有非法的欺詐甚至搶劫。非法出境的文物理應回到家鄉。同時,他還表示,從藝術的角度講,這六匹駿馬浮雕本是一個整體,現在它們不僅離開了原來自然和人文的環境,而且彼此分離,是很不合適的。
文物回家 任重道遠
“搜集証據是海外流失文物回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長期從事文物回流工作的張習武表示,“但也面臨著很多難題。”
他解釋,一方面,大部分文物流落海外的時間較長,很多已經有將近一個世紀﹔加之一百年前我國復雜的社會背景,戰亂和動蕩的時局使得許多証據都遺失了。另一方面,這些流失文物在海外的存放和收藏情況比較復雜,除了公立和私立博物館之外,還有許多不肯“拋頭露面”的私人收藏,這讓調查工作很難找到線索,更難以進行。此外,一些流失文物的保管國設置壁壘和保護,不簽署國際公約和協議,或者外交上不配合,讓証據的搜集和回歸工作的開展障礙重重。
流失文物的回歸是個漫長的過程。目前,老檔案的發現為拳毛和颯露紫重歸故裡增添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回歸工作從整體上還處於學術研究層面,僅僅邁出了一小步。陳文平也表示,這只是檔案資料中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資料等待發掘。
追索非法流失文物對於我國具有特殊而且重大的意義。張習武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檔案的發現,呼吁更多的人關注海外流失文物相關資料的調查和研究,期待流散在海外的文物更多地、有序地回到祖國。(本報記者 李 韻 本報通訊員 韓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