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梵高向日葵的赤誠(圖)

2013年12月03日08:19    來源:東方早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梵高向日葵的赤誠(圖)

凡·高《向日葵》

  凡·高《向日葵》

  何燁

  作為凡·高愛好者,我不會錯過任何一次參觀真跡的機會,無論是洛杉磯蓋提博物館的《鳶尾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自畫像》,還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星夜》,但至今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凡·高的《向日葵》。

  在美國第三大博物館的費城藝術博物館一樓大廳裡,我見到了凡·高《向日葵》的原作。這幅畫創作於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小鎮奧威爾,此時的凡·高正滿懷熱忱地等待著高更老師的到來。在給弟弟西奧的信中,凡·高提到“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我要讓這些畫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的教堂裡的彩繪玻璃一樣”。費城博物館收藏的《向日葵》是七幅《向日葵》作品之一。絢麗明亮的鉻黃色把整個畫面烘托得滿懷激情,花蕊在相疊的點彩下,呈現不同的色澤,花瓣在交叉條紋的烘托下,顯得突出而渾厚,背景與花瓶在富有節奏和韻律的筆法下,制造出肌理的粗糙美。十二朵向日葵在凡·高豪放又多變的藝術筆法下,像在一團團熊熊燃燒、旋轉不停的火球,充滿了無窮的生命力,在一個多世紀之后依舊栩栩如生地呈現我的眼前。可以說凡·高用他的畫筆賦予了這些向日葵新的生命。盡管我在各類書籍上已經無數遍瞻仰過這幅畫,但是真正站在它面前時,我依舊是被它震撼了,我可以面對面用心靈感受它,毫無阻礙地用靈魂與它交流。

  這幅畫打動我的是,凡·高抱著自我審視的態度,對它的反復再創造。凡·高一生一共畫有十二幅不同形態的向日葵作品,在奧威爾的短短幾個月中就畫了七幅。根據洛杉磯蓋提博物館館方資料:“完成最初作品之后的同主題再創作已成為凡·高工作的一部分。在這過程中,他會對各種筆觸,畫筆方向,各種質地以及各種圖形組合有進一步的研究和創新。”在這系列《向日葵》中,他大膽嘗試用當時在法國剛上市的新型顏料,用不同色澤、不同光影、不同形態塑造不同的藝術效果,同時,凡·高始終讓自己在再創作時沉浸在發明創新的精神狀態中,因為他認為,這是一次提高作畫技巧、重新闡述藝術思想的機會,就好比音樂家對於貝多芬音樂的不同詮釋。凡·高如此忘我地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恰好印証了他的那句“我總是全力以赴地畫畫,因為我的最大願望是創造美的作品”。

  凡·高創作和再創作《向日葵》時顯示出的自我批評精神,很讓我受啟發,沒有已完成的藝術,隻有被拋棄的藝術,同樣,人生何嘗不是這種不斷修改、不斷進取、不斷使自己臻於完美的過程。攝影家可以在一個地方呆上幾個月,每日重訪同一地方,拍下它在不同天氣、不同時間段的照片﹔音樂家會花很長一段時間練習同一首曲子,一遍遍揣摩作曲家的心思,力求表現出作曲家的本意,他們也會在很多年之后重新演奏這些曲子,以不同時期的人生感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表現力﹔科學家會不斷地重復相似的實驗,從錯誤中尋找成功的方法﹔作為律師的我,會在自認為已經很好地完成了一個客戶的案件代理之后自問一下: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辯護,有沒有更有利的法律可以適用……隻有不斷地自疑,不斷地反思,人生才能有前進的可能。

  凡·高曾說:“如果你聽到內心有個聲音在說,‘你不會畫畫’,那麼竭盡努力去畫吧,然后那個聲音就會沉積。”我欣賞凡·高的這種執著與堅韌。如果當年凡·高少了這份堅持,改做了其他行業,那麼現在世界上可能就少了這名偉大的藝術家,表現主義、野獸派的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作為一名常年在國外的中國人,我的人生之路也非一帆風順,在外國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失敗過很多次,被人質疑過,也質疑過自己,從一個自信滿滿的人被打擊到一度消沉、落寞。當如今一切走上正軌,再回頭看看過去,所幸的是,在最黑暗的時候,我始終沒有放棄最初的信念,或許我比凡·高幸運,我有我的家人,我的好朋友站在我的身邊,即使他們不能給我什麼實質的幫助,但是在精神上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支持,好像是一艘艘護航艦,在我迷失或者猶豫的時候幫助我回到正常航道。

  凡·高的一生幾乎都被擠迫在命運的邊緣,飽嘗世態炎涼和接踵而至的創傷,但他反而鞭策著自己在逆境中尋找陽光,更強悍地成長。帶著對凡·高苦難人生的理解,再度審視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在我看來不再是簡單的植物,而是誠摯而熱烈綻放著的生命,猶如凡·高本人。難怪他當年說:“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凡·高通過描繪向日葵,向世人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並且展示出了他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

  據《凡·高:一生》一書,凡·高其實死於他殺,而非眾人所知的自殺。他之所以承認是自殺,其實是為了保護那個年輕人以免受法律制裁。每當我被人誤解,遭受委屈,或遇到困苦時,我想想集各種不幸於一生,臨終還說“這苦難啊,永遠也不會終結”的凡·高一輩子都能以善良、關愛對待別人,我為什麼不能以相同的姿態對待人和事呢。

  這位向日葵畫家向后人傳遞著這麼一個信息:懷著感激之心對待家人,懷著善良之心對待他人,懷著坦誠之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之心對待工作,懷著感恩之心對待生活,懷著一顆欣賞之心享受藝術,宛若眼前那燦若花開的向日葵。■

(責編:赫英海、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