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南紅為什麼這樣紅 產量稀少是我國獨有品種

2013年11月20日09:28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南紅為什麼就這樣紅

三年前和朋友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一位“80后”文玩朋友跟我顯擺他自己DIY的多寶串。這“寶”都有啥?南紅、鬆石、蜜蠟、青金石、天河石、硨磲、紅珊瑚……您甭說,這些珠子“亂搭”在菩提子上還真挺好看。特別讓我感到新奇的是,有的南紅、蜜蠟上還雕刻著機器貓!真是讓人感慨,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做不到。原來傳統的文玩物件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賦予了更多時尚可愛的感覺,也從此多了個新身份——“首飾配件”。

一提到南紅,很多朋友估計都覺得老裡老氣的不夠時尚。實際上,近年來隨著菩提、蜜蠟越來越受到藏友喜愛,南紅憑著本身的質地、顏色晉升為最“紅”配飾。雕刻小螃蟹、親嘴魚甚至Hello Kitty的南紅挂件擺件,樣子時尚可愛。同時,其本身又有收藏價值,吸引了不少“80后”甚至“90后”藏友。

了解南紅的歷史要從藏傳南紅開始,南紅作為深海紅珊瑚的替代品而走上藏傳佛教的歷史舞台,在甘孜州東谷寺藏元代經卷中,將南紅瑪瑙說明為“天龍八部中厲鬼之血”,佩戴它可以避“龍難”,因此南紅瑪瑙與紅珊瑚並列為藏七寶,西藏有一句話叫做“南紅不紅,一生受窮”。也正因為如此,很多藏民會戴上珊瑚、南紅,這代表著鴻運,寓意所有的好事都加持在身上,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而在清朝時,由於雍正對藏傳佛教的喜愛,南紅也伴隨著藏文化進入到清廷中,並對中原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南紅瑪瑙質地細膩,是我國獨有的品種,產量稀少,在清乾隆年間就已開採殆盡,所以老南紅瑪瑙價格急劇上升。南紅瑪瑙古人用之入藥,養心養血。信仰佛教的人認為它有特殊的功效。佛家七寶中的赤珠(真珠)指的即是南紅瑪瑙。其特性鑒定要點就是把南紅瑪瑙貼近強光,對著強光看,能夠看出南紅瑪瑙的紅色是由無數個朱砂點聚集形成的紅色,這個特點是其他瑪瑙所不具備的,而非常紅的南紅瑪瑙是光打不透的,此鑒定方法不適用。隨著地質勘探的發展和新的礦脈被發現,市面上的南紅瑪瑙主要為雲南保山和四川涼山的新礦。

南紅的形成需要上億年的地質演變,相對這個年齡來說,南紅都是老料,無所謂新料、老料之分。但是,如果按照材質開採的時間劃分,確有新老之別。但是這種新老之別指同一礦床、同一坑口出產的南紅材料。而且同一坑口發掘的新老材料從其材質本體而言,並沒有非常明顯的本質差異。有些愛好者所說的新老之分很大程度上是將歷史上的南紅器物在人們把玩或者材料表面長期氧化的狀態作為判斷老料的標志,這實際並沒有太大意義。新老坑料在其他玉石收藏中有這樣的說法,但都是在同一產地的材料,發掘順序和料性差別進行分類的一種說法。雖不好量化,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同一產地的材料發掘順序的不同,採掘出來的材料穩定性、美觀度、物理性有可能有著一定的差別。所以玩家將有這樣情況的坑口料,人為地分為老坑料、新坑料。但是在南紅的收藏中,將雲南料稱為老料,把川料稱之為新料,這種不同地域先后出產的南紅料,不管其發現早晚,沒有新老的對比性,也沒必要對比。隻有同一坑口出產的南紅材料,由於其出產的時間早晚才有新老料之說。因此將雲南料、川料對比而稱之為老料、老坑料和新料、新坑料,明顯有悖於行內以往新老劃分的習慣。

最初有書記載南紅是在《徐霞客游記》裡,在這本書的滇游日記十一中記載:“從廬西下坡峽中,一裡轉北,下臨峽流,上多危崖,藤樹倒置,鑿崖迸石,則瑪瑙嵌其中焉。其色有白有紅,皆不甚大,僅如拳,此其蔓也。隨之深入,間得結瓜之處,大如升,圓如球,中懸為宕,而不粘於石。宕中有水養之,其精瑩堅致,異於常蔓,此瑪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積而市於人者,皆鑿蔓所得也。其拳大而堅者,價每斤二錢。更碎而次者,每斤一錢而已。”其后明萬歷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中對南紅也有談及,“生南方者色正,紅無瑕,生西北者色青黑,謂之鬼面”,“紅色者為重,內有五色纏絲者勝之”。從這些文字不難看出,明代人對南紅瑪瑙頗為推崇。(姜躍進)

(責編:魯婧、董子龍)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