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看熱鬧的人一見到市場上出現天價拍品就認為全部是炒作,其實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真正頂級的明清官窯,都是收藏家用幾十年的歲月換回來的價值。在藝術品市場中,短線炒作獲利的情況肯定會有,但不應該成為主流。純粹把藝術品當作投資工具的人,一定要看長線,要堅持,跟市場一塊成長壯大,否則如果每個人都隻想自己分蛋糕而不做大蛋糕,市場就有崩盤的危險。
筆者認為,藝術品買賣分成兩派:一是收藏、裝飾、當作自己的興趣愛好;二是完全的投資逐利,中小拍賣行的目標客戶應該鎖定前者。就拿陶瓷來說,一般有良好知識文化背景的中產階級可能不會對頂級的官窯感興趣,也未必買得起,但他們對新的藝術門類和形式非常“感冒”,資金也相對比較充裕,拍賣行可以順著他們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去開發一些新門類、新板塊,應該是非常有前景的。
我一直勸投資者心態要放平和,盡量買最傳統、最核心的東西,對一輪輪的炒作要謹慎看待。玩收藏先要懂得東西的藝術價值再做決定,否則光看表面的價錢很容易被迷惑。好東西買回來后,要花大量時間精力去認識它、研究它,逐步理解其藝術內涵,那麼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你收獲了收藏的樂趣。如果你隻買回來鎖在櫃子裡,那還不如去買股票或不動產。投資藝術品並非適合所有人,表面上看誰有錢就可以買,但藝術品對人有要求。
今后市場仍將逐步細分,就像蘇富比本身也細分,它在紐約主要拍裝飾性強的東西,在倫敦拍高古板塊的,在香港則主推豪華、精美的頂級明清宮廷藝術品。今后內地也會照這個趨勢區分。(作者:梁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