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承認繪畫藝術是主體精神意志在視覺上的一種物化實現,那麼,這種視覺形態就應是一種表意的符號,這種符號包含了可以為視覺所感知的一切物象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物象形態就都可以成為主體表現情感意志的符號。因此,畫什麼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各種物象能否展現出畫家的精神意志,又展現了怎樣的精神意志。
在中國畫的表現系統中,由於其分科的細化,這種選擇部分地受到了限制。我們知道,中國畫在一般情況下被劃分為山水、花鳥、人物等科目,畫家也常常被局限於某一科目中,而且畫家的稱謂也常常被冠以山水或花鳥畫家,以確定其名分和專業性。我們暫且不論這種分化究竟是否合乎藝術規律,單就其封閉性就已經與我們今天所生活的這個開放的時代極不相符。事實上,畫種的類別分的愈細,藝術家的表現視野就愈小,其表現手段與能力就愈差,主體所要表現的情感意志也就愈受限制。
藝術需要感性的沖動、熱情的想象和打破常規的創意等等。客觀世界為科學研究和藝術創造提供了研究和表現的豐富對象,但藝術永遠不可能成為客觀對象的再現化身。因此,當社會分工愈來愈細化、專業愈來愈專一的今天,我們就更需要具有無限想象空間的藝術去表現人類無比豐富的情感世界。
除去專業單一性的選擇外,我們在具體的表現形態中也還有一個形式元素的多樣性選擇。任何客觀物象形態都有可能成為藝術的表現符號──隻要我們用藝術的眼光去發現它們。但這並不是說任何物象一定會成為藝術表現的符號,因此,依據主體精神表現的需要對對象加以選擇是必須的,同時依據物象形態的變化去創造某種藝術表現符號也是必須的。比如,我們寫生的目的並不僅僅停留在以描摹和再現某一物象的表面狀態為能事,寫生是寫物象所具有的生命狀態和構成這一狀態的內在生命活力,因此,這就需要主體與其進行感悟與交流,與此同時,這也需要主體從中發現和捕捉到能夠構成作品形態結構組合關系的種種形式元素。當你能夠從繁雜的物象形態中發現和提取到作品所需要的形式構成元素,並能以此去創造自己的作品,那麼你的作品就會具有生命力和感人的力量。隻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達到寫生的目的。
總之,繪畫藝術並不在於你在作品中究竟畫了什麼,關鍵在於你應該選擇什麼去畫和以什麼樣的態度去畫。有人不辭勞苦,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去尋覓他所認為的藝術素材,這都無可厚非,但當你不能從本質上去認識和理解藝術的構成本質,那麼,這種尋覓就成了獵奇。事實上構成藝術的因素是無處不在的,其表現的樣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我們不拘泥於某種表現對象和表現形式,那麼,我們的表現范圍與表現能力就是寬廣的和無限的,我們自身的生命意志也必定會在藝術中得到最充分的展現。
《人民日報》 (2006-09-03 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