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豬龍--藝術收藏--人民網
人民網>>藝術收藏>>策劃>>國寶華光

紅山文化:玉豬龍

2013年06月09日09: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玉豬龍,高15厘米、寬10.2厘米、厚3.8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崇尚的神異動物,象征著中華文明的肇端。但是,關於龍的形象來源也一直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大謎團之一。在遼寧省博物館的“遼河文明”展中,便陳列著一件與龍的起源相關的紅山玉器——玉豬龍。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活動於燕山以北,西遼河、大凌河流域和渤海灣北岸的一支部族集團所創造的古文化。它的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因遺址最早在內蒙古赤峰紅山后被發現,1954年命名為紅山文化。紅山玉器是紅山文化最為突出的標志和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北方地區高超的制玉水平。據統計,出土的紅山玉器中,常見的有玉豬龍、玉箍形器(或稱馬蹄形器)、勾雲形玉佩、玉璧、玉玦、玉鐲、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人,以及玉梟、玉龜、玉蟬、玉鳳等各種動物形玉器。其中,玉豬龍又是紅山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龍形器物之一。

  玉豬龍的造型為豬首龍身,主要有玦形玉豬龍和C形玉豬龍兩種。遼寧省博物館藏玉豬龍即為玦形玉豬龍,為目前已知紅山文化玦形玉豬龍中形體最大、形制最為規整的一件。這件玉豬龍,出土於遼寧省建平縣牛河梁遺址,通體呈雞骨白色,局部有黃色土沁。龍體蜷曲如玉玦形,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粗獷。豬首形象刻畫十分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闊嘴,吻部前突,口微張,露出獠牙,面部以陰刻線表現眼圈、皺紋,充分反映出5000年前先民精湛的雕工技藝以及獨特的審美意識。

  在紅山文化分布區內,玉豬龍被普遍發現,且完全是標准規范模式,玉質好、做工精。截至目前,已發現有大大小小20多件。通常背部都有一兩個穿孔,似可作為飾物系繩佩挂。考古發掘告訴我們,玉豬龍多出土發現於墓主人胸前,象征著墓主人的某種權力,應是一種通天神器,在先民祈天求雨、農業豐產、人丁興旺的祭祀活動中,玉豬龍可能被作為一種通靈的神物,執行著溝通天地、溝通人與神之間關系的職能,是持有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那麼,為什麼這種抽象化的“神靈”是豬首龍身的造型呢?它又說明了什麼?研究表明,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在這一時期,豬與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關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著財富,又象征勇猛,也可能是最早馴化成功的家畜。在現已發掘的東山嘴紅山文化遺址和牛河梁遺址中,都曾發現大量的豬骨遺骸,說明紅山人除把豬作為一種食物外,還常把它視為一種“通天神獸”。或許正是所謂“在地為豬,上天成龍”的傳說,使先民創造出了這種豬首龍身的形象。

  其實,遠在新石器時代,遼河流域就已經有了自己的龍形象。早在8000年前的查海—興隆窪文化遺址當中,就曾出土過與玉豬龍形體相似的玉玦,玉玦呈環狀,一側有一道窄缺口,看似龍的軀體,據專家考証應是龍的雛形。而紅山“玉豬龍”或是同一文化共同體的徽銘標志,有可能是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的族徽。這種抽象化神靈的出現是原始農業發達的標志,也是宗教生活的需要。當中國古代文明開始向蒙昧時代告別時,龍的形象便應運而生。

  (本文配圖由遼寧省博物館提供)

(責編:張卉、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