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画笔 释放天性——解读袁小楼

【查看原图】

袁小楼《南京不哭

 

放下了小说、散文也就放下了《江湖残卷》、《一路向西》、《南京不哭》,放下了诗书画文赋的《生》。从文字江湖里挣脱出来的袁小楼释怀地伸着懒腰,走了出来,感觉像是走出了束缚生命的围城。可当他放下文字的那一刻,心是寂的,情是荒凉的,艺术的味道似是无味的。他进入一个恐惧的空间,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时空。无助、无奈,感觉他的灵魂被剥离,生命即将被抽干,他如一抹孤独的枯芦苇,在风中任由摆布。

 

他转身拿起画笔,无意识地用色彩随光在画布上游弋,看似信马由缰,毫无意识,其实这正是袁小楼内心中艺术观念,主张,艺术语言气质的研究、探索。

 

绘画艺术是袁小楼艺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自学而成,从游历欧洲五年,画风开始由具象到印象的转变。他从奥塞到布鲁塞尔;从塞纳河到多瑙河,到欧洲的每一个博物馆,在无意识中滋养着,使他的绘画不停转变。早期《故乡》系列到《红高梁》系列再到《远古》系列,单纯从画面上根本看不出是一个人的绘画,也许正是这种不断否定自己,重新寻找自己的过程让他变得自信。不管是《南京不哭》之后的《风花雪月》系列、《廿四节气·灵与肉》系列、《廿四节气·群芳》系列,还是《上古传说》系列都与先前的作品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他的绘画语言就是一个质的飞越!

 

抽象并不是乱画,也不是无所知的乱想。他理解的抽象都是源于具象的高度概括,但一样可以看得见光影,就是一个高度的提炼。从审美认识上,抽象也是有律可寻且有根据的,可以把宇宙抽象为精神开导的直观手段,更是绘画中不断升华的结果。

 

绘画,本就是一种天性的释放,释的思想,就像静开的花香,暗流出文化内涵。暗香是一种力量,一种魄力,一种升华,更是一番清风悠远,高古博雅的“心像”境界。特别到了袁小楼《混沌》系列,让他放下许多执念,打破了绘画的类型,释放着他的天性。他摒弃传统艺术形式,不断用水墨、岩彩、油彩试验碰撞,运用水性和油性的矛盾相融,正如他《廿四节气·灵与肉》的画面一样,两种矛盾并存在同一画面,从没有让人感到有任何的违和感。

 

岩彩与油彩的混合运用,这种看似无章法放纵的艺术形式,其实是他从传统绘画中逐步形成个人艺术风格的开始,从一开始的局部放大的张扬肆意的大块色彩构成,夸张的人体,拙朴的线条,抽象的岩画符号,即具象又抽象的造型,营造出混沌的力量,冲破画面,呼之即出的视觉冲击,逐渐形成他自己的绘画语境。

 

从《混沌》系列开始,他打破固有绘画的形式,用水性岩彩与油性油彩相溶出另外一种独有的绘画气质,从构思到绘制,落墨设色,完全是无意识匠心所至。画面如大河奔流,势不可挡的一气呵成之势。他在绘画材质,内容上更加大胆肆意,犹如行走江湖的侠客,快意恩仇。他把具象、印象、抽象在同一个画面中交替运用,相互融合,大胆洒脱,行走转换挥洒自如。块面抽象的人物造型,五官模糊到仅一点朱唇,使画面更富有灵性,也多了几分女性妩媚。他的色彩不论是浓郁深邃的兰,还是金光耀目的黄以及生机勃勃的绿都会因为一点朱唇而变的更加妩媚、妖娆、灵动、旋转跳动,似乎感觉到呼吸声、欢笑声、哭泣声,热烈奔放的大红在水性岩彩与油性颜彩碰撞,相融出深邃、安静、纯粹的美,更加神秘的意境……令人驻步仰视。

 

他的画中不再是把背景作为衬托主题而设置的单纯背景,而是他画面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他把人物块面概念化,给女性人体块以力量,五官面部只留一抹朱唇,让女性即有力量感又不失柔美感且总有一种让人感觉到画中女性的呼吸和情感呼之即出。这种女性的刚柔并济完全打破传统绘画模式形成自己的绘画语境从根本上拉开了油画、国画不相融的形式距离。正是这些符号、色块、点、线、面构成上古文明的混沌宇宙,他绘画中看似简单拙朴的线条,斑驳的色彩,都似是远古文明的印证。

 

《混沌》系到似乎只是袁小楼绘画语境的开启和前奏。从《廿四节气·群芳》能明显感受到他对绘画语言新的探索试验转型,从题材构图、色彩、材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绘画注入了新鲜元素。他把油画、国画、版画、漆画等众多画种不断融合消化,容纳叠加在一块画布之中。在一个故事中,画面也随之变而再变,达到一种宏大辉煌的气势,恣意纵横的笔墨,强烈大胆色彩,充满张力。再一次从他的画面中感受到他深厚多元的文化底蕴,造就且开创了属于他的绘画语言中的新语境。

 

放下绘画类型,不再纠结油画还是国画界限时,他更大胆的在绘画语境中开始更新的探索,以《春·綄纱》、《夏·沐浴》、《秋·拜月》、《冬·出塞》系列用更加肆意忘为,如同画之疯魔般行笔,转换挥洒自如,画面中加入中国画的泼墨、泼色,以更奔放的线条与色墨穿插,画面更加灵动,色彩运用的酣畅淋漓,模糊色彩的界限,唯一保留的还是那一点朱唇给观者以无限的的想象空间。

 

《冬·出塞》凛冽呼啸的寒风,肆意着旷野冰雪中万物蛰藏,挂雪的芦苇,唔咽含羞,空旷无疆的天地间,只留琵琶相伴……

 

一点朱唇,描绘出孤独无助,但依然坚毅,自信略带一丝忧伤。冰雪天地只有呼呼北风相随…… 画面意境深远。他用泼彩的手法水性与油性交融,岩彩与油彩互碰,无意识中创造出我们记忆中《出塞》的传统画面,打破了多年来留存在大脑中对出塞的审美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绘画语境的审美形式。

 

袁小楼在他朋友眼中就是一个天才,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景观规划、岩画研究,无所不能且都小有成就。他还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的有心之士,他的大型油画《南京不哭》,历时三年完成,捐赠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了了他的一个心愿!他主张历史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他用他的善与诚感知着世界,感动着自己。

 

袁小楼说,他要背着自己干净的骨头寻找自我。

 


 

袁小楼

艺术简介:

袁小楼,又名孔治超,70年代生人,祖籍山东曲阜。宁夏岩画协会常务副主席,文史研究员,二级美术师。

 

出版:

2009年 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凝炼·瞬间》

2013年 出版散文集《江湖残卷》

2013年 出版游记散文集《一路向西》

2013年 出版油画作品集《凝固·岁月》

2016年 出版纪实散文集《南京不哭》

个展:

2013年 欧盟委员会举办个人油画展(法国斯特拉斯堡市)

2014年 第4届国际旅游文化节个展(法国米鲁兹市)

2014年 “永恒的中国”中法建交50周年个展(法国斯特拉斯堡市)

联展:

2013年 第24届国际地理节中国主宾国文化艺术节邀请展(法国圣迪耶市)

2014年 贺兰山岩画国际联展(中国银川)

2017年 《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

奖项:

2008年 获北京奥运会“可口可乐杯·秀我家乡”设计大赛冠军(中国北京)

2010年 上海世博会特别贡献奖(中国上海)

慈善:

2014年 欧洲慈善基金会“未来之星”助学工程与汤米·温格尔慈善义拍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2014年 抗震救灾捐赠作品(中国银川)

2016年 大型油画作品《南京不哭》捐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2018年05月28日14:40
(责编:鲁婧、王鹤瑾)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