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考古学视角审视艺术史的写作模式

李海磊

2016年11月02日10:07  来源:美术报
 
莫奈 皮卡西绿荫大道 1873-1874年
莫奈 皮卡西绿荫大道 1873-1874年
原标题:从美术考古学视角审视艺术史的写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文学科研究的整体化,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益频繁,来自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及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介入,使得艺术史研究范围、材料种类、研究方法空前扩大与多样化,各种理论和方法以跨学科的方式对艺术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些人文学科中与艺术史具有密切关系的美术考古学,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温克尔曼撰写的《古代艺术史》中找到发端和轨迹,他在编写艺术发展史过程中强调了考古发掘资料的重要性。温克尔曼把艺术史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将其置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背景中,从整体上考察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时过境迁,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

  著名美术史家腾固以西方考古学治史的方法来整理中国美术发展史,运用类型学对器物形制进行比较,增加了美术史的研究层次。同时,他还将风格学引进来,以作品风格发展为艺术参照研究美术史,发展了唐代的绘画风格。宿白在《中国石窟寺艺术》中,以考古类型学为基础,结合图像学、风格学方法,从作品本身的视觉语言和结构的角度出发,对佛教造像、石窟壁画等视觉艺术作品进行风格断代的分析研究。

  美术考古学研究不能简单看作对遗留物品的调查与发掘,重要的是通过美术考古的重新审视:以文化的理念,揭示对象的文化意义;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对象蕴含美的因子;以历史的视角,阐释对象的历史叙事模式。

  伴随考古新资料的发现与获取,以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美术考古学不仅为艺术史研究提供鉴定依据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弥补了艺术史研究对象的不足。从美术考古学角度来看,艺术史研究应强调以艺术实物、史料为现实基础,以历史逻辑为纵轴,以艺术作品风格演变为依据的撰史风格。即使在杂乱无章的当代艺术面前,也能够对纷繁复杂的资料进行有序地整理、综合、鉴别与建构。

  同时,对于当前艺术史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观主义倾向来说,侧重于以考古实物为基础,进行实证主义解读与历史逻辑分析的美术考古学,对其又何尝不是一个有利的补充呢?两者的结合、互补,将为艺术史的撰写奠定更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更加深入,艺术史研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跨学科的、丰富多元的研究方法,以及合理的吸收与借鉴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为其所用。通过上述分析,希望能为当下艺术史的撰写带来一些启迪与教益。

  (李海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鲁婧、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