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藏家:花30年时间收藏1000多盏灯具

刘连宇

2016年10月21日14:10  来源:东北新闻网
 
原标题:灯具藏家:花30年时间收藏1000多盏灯具

本组图片摄影 石天蛟  王成武和他的灯具藏品。

  本组图片摄影 石天蛟 王成武和他的灯具藏品。

从烛灯演变至电灯的铁路用灯。

  从烛灯演变至电灯的铁路用灯。

  长春晚报记者 刘连宇

  最早的灯是什么样的?19日,记者来到了长春市西客站附近古玩城里的灯具文化博物馆,这个疑问有了答案。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存放了从汉代到现代的各种灯具1000多盏。博物馆的主人是长春市57岁的市民王成武,这些灯具都是他的个人藏品。

  30年收集灯具 建成灯具博物馆

  王成武是一位收藏爱好者,提起收藏的经历,他说:“我家是清朝嘉庆元年官方移民到东北来的,那时家里有人做官,留下很多古董。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古董,后 来我就把收藏当作了自己的事业。灯具收藏是我的爱好之一,从开始收藏灯具到现在,已经历了30年,到现在为止总计有1000多盏灯具,不仅有油灯,还有烛 台,直到现在的电灯。”

  王成武说,这些灯具表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与黑暗抗争的历史,也展现了中国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今年王成武有了开办一家灯具博物馆的想法,随后他在古玩城租了场地。18日,灯具摆放完毕,灯具博物馆初步成形。

  最早的灯就是古代的盛具

  在 王成武的灯具博物馆内,从靠门的右侧角落开始,逆时针参观就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历史。“最开始的灯和豆很难分清。”王成武拿出了一个陶制的灯向 记者介绍说,“豆是古代的一种盛器,有点像两个小碗碗底相连。后来,人们发现在上面的小碗里装上油,再放上易燃物,点燃就能发光发亮,于是就出现了最早的 油灯。”

  “之后油灯一点点发生了改变。一开始,人们给油灯安了把手,后来又给油灯安了罩。灯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是陶制的,后来变成了瓷制的,最后又发展成了琉璃制品或者玻璃制品。后来出现了蜡烛,灯具中又出现了烛台。”

  灯具的变迁蕴含着文化印记

  在王成武的灯具博物馆里,记者见到了很多形状奇怪的灯。比如像水壶一样的杯形灯,粉色的狮子灯,还有童子祝寿灯,像棋子一样小的棋子灯,画有龙图案的龙灯……

  王 成武说:“如果没有解释,把这些东西摆在人们面前,一般人肯定不知道这些东西是灯。灯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他也代表了浓厚的文化印记。例如能放在手中 的棋子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它一般是用作祭祀先人。童子祝寿灯,是清朝初年的灯,一对灯,两只猴子都是顺到一边去的,这叫顺灯,表达当时人们追 求顺利的愿望……”

  “灯除了带有文化印记之外,还展示人们对美的追求。清末民国初年的杯形灯,像水壶一样,上面有玻璃灯罩,有防风功能。陶瓷制成,壶体上都画有精美的图案。”王成武说。

  在 灯具文化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省油灯。这个灯具很像瓷盒,分两层,上层是一个碗形结构,下面是一个空盒。王成武介绍:“使用时空盒中装水,水可以给 碗中的灯油降温,减少灯油的挥发,从而实现省油。”在灯具文化博物馆,记者还见到了能从棚顶下沉到地面的升降型油灯,这种灯用了滑轮原理,虽然灯已经有百 年历史,锈迹斑斑,但滑轮依旧可以使用。王成武还收藏有一组9个灯组成的铁路用信号指示灯系列,他们代表了过去100年间铁路手持信号灯的变迁。

  在王成武的灯具博物馆里,记者发现时代的印记也刻画到了灯具上,有的灯具上写有不同时期外国洋行的字样,有的灯具上标有“新京实业工厂”字样。除了灯具以外,王成武还收藏了一套完整的吸大烟的器具。

  在一套上个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时期出品的玻璃灯具上,画有和平鸽的图案,而且当时有一大批灯具都画有这种图案。

  想开大博物馆 让市民免费参观

  王成武的灯具博物馆目前灯具多,空间小,显得非常局促,“我有一盏清朝康熙年间的灯,是在美国拍卖会上拍回来的,合人民币4万多元,在这里无法展示出来。按照正常的展览,应该每个展品都有明确的说明,而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我只能一次次地对来参观的人进行讲解。”

  说到自己藏品的真伪性时,王成武说,灯具在收藏界属于边缘行业,都不怎么值钱,最贵几万元,便宜的几百元钱,几乎没有人造假。王成武说,他爱好收藏近30年 了,藏品有很多,不仅有灯,还有画、化石、钱币等。“我有一个设想,就是将来开一个大规模的博物馆,让市民随便来参观。”

(责编:董子龙、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