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馆藏素描精品首次来华

2016年10月08日15:54  来源:雅昌艺术网
 

[编者按]时值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十周年之际,苏州博物馆于10月6日馆庆当日,推出特展——“大英博物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展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提香等40余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家的49幅珍贵素描手稿,呈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图景。

海报海报

 

  49幅大英博物馆藏素描精品首次国内展出

  此次遴选的作品分“人物”“运动”“光线”“服饰”“自然界”“故事” 六大主题板块。素描的概念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多为壁画或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构思草图,或是为研究人体结构和解剖学服务的速写作品,在创作时注重阴影、形式、比例和透视法等技巧的运用。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三大素描及版画收藏中心之一,藏有丢勒、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伦勃朗和戈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包括5万幅素描和超过200万张版画,藏品年代从15世纪早期至今。

  展览由大英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首次合作举办,大部分展品是第一次在国内展出。展览时间自2016年10月6日起将持续至2017年1月6日。

波利多罗?达?卡拉瓦乔《伸着手臂的男子习作两则》波利多罗?达?卡拉瓦乔《伸着手臂的男子习作两则》

  用裸体展现身体的力量

  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6世纪的欧洲文化运动,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表现在艺术上便是人物题材作品的大量出现。又因为文艺复兴主要复兴的是古典文献,所以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中表现身体力量和实力的裸体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

  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的素描习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祼体形象,如巴乔?班迪内利《执剑盾的裸体战士》、罗素?菲伦蒂诺《睡梦中的裸女》、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男子躯干习作两则》等。

  而人体的动态,艺术家也多选取最能表现人体力量的动作作为创作题材,如安德烈亚?曼特尼亚流派《击蛇男人体》、拉斐尔《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洛伦佐?迪?克雷蒂《向左移动的天使》等,而这些动作无一例外都有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影子。

列奥纳多?达?芬奇《老年男子漫画像》列奥纳多?达?芬奇《老年男子漫画像》

  借用宗教神话表达人的面貌

  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希望摆脱的是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缚,但从艺术作品来看,宗教题材仍是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关注的重点,例如贝诺佐?戈佐利《埋葬基督》、米开朗琪罗《天使报喜》和乔凡尼?安东尼奥?德?萨齐斯《哀悼基督》等,这是因为在西方,宗教信仰占据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部分。

  但与中世纪不同的是,这些宗教题材绘画中,人物不再是表情僵硬呆板的神像,而是具有喜怒哀乐的人像,如拉斐尔的圣母反映的是人的母性与母爱,《最后的晚餐》中的每个人物都是参照具体模特儿的样子绘制的。艺术家只是借用了宗教题材来表达“人”的面貌,就像一些批评家说的那样:“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归根究底可以说是一种人的宗教艺术,而不是封建制度下教会的宗教艺术。”

  作为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学艺术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艺术除了描绘基督教有关的故事外,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也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如波利多罗?达?卡拉瓦乔《诱拐伽倪墨得斯与风景》和尼科洛?德尔?阿巴特《尤利西斯责备忒耳西忒斯》。

路加?西诺雷利《男人体背面像》路加?西诺雷利《男人体背面像》

  风景从装饰陪衬成为一种独立题材

  主张人文关怀的文艺复兴,出现了大量人物题材作品。有些人会认为在人物题材受到普遍关注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留意那些讴歌自然的风景画。其实不然,文艺复兴既是对人文精神的关怀,人们就不会不去审视人所活动的环境。事实情况的确如此,欧洲文艺复兴绘画的重要成就不仅表现在人物画领域,风景画成就也毫不逊色,它既是风景画的滥觞期,同时也是风景画的重要发展期。

  对于自然界的描绘,意大利哲学家阿尔贝蒂率先作出研究,他在《论建筑》中写到:“最好要使人们有时候看到海,有时候看到山,有时候看到流动的湖水或泉水,有时候看到不毛的山岩或平地,有时候看到丛林和山谷……因为这样会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无比的喜悦。”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发现,阿尔贝蒂强调绘画中可以用风景来代替中世纪程式化的背景。

  深受阿尔贝蒂影响的达?芬奇,则把风景画的理论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把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加以思考,将那些优美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第二自然”。以前的风景画家在写生时是自然有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对事物进行取舍。达?芬奇之后,画家可以依据心灵审美的需要创造和谐的风景画。

  达?芬奇之后的乔尔乔内和提香,在他们的作品中,风景不仅仅是作为背景而存在,它本身也成为画面的真正题材。在此之后,作为装饰陪衬的风景开始成为绘画的独立题材而存在。

  科学理论使平面形象产生立体感

  在艺术技法上,文艺复兴的首要任务是以写实传真,如何更真实地反映画面上的内容?成为当时意大利艺术家所关注的核心。对此艺术家们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协调。

  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的开创性大师,他是第一个把写实风格和明暗远近法结合起来的艺术家,例如他的代表作《逃亡埃及》、《犹大之吻》,虽然他对画面构图的空间关系,色彩的处理,明暗对比等技法仍然比较幼稚,但作为开创历史的先河,乔托的作品对后世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

  文艺复兴绘画的现实主义奠基者马萨乔,则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中,同时他也是文艺复兴画家中第一个掌握透视法,第一个能在衣纹之下隐显人体结构和第一个广泛运用明暗对比手法的人。

  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随着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布拉曼特、提香等大师对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的不断探索,艺术的写实技法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完美境界。天才画家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在绘画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方面都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艺术语言,他运用明暗法创造了平面形象的立体感,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就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艺术家参与服装设计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服装特色是从面料开始的。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大肆宣扬人性自由的解放和现世的享乐,为了衬托贵族们的身份,随着商业贸易和纺织生产的发展,意大利开始大量生产天鹅绒、金丝绒、织锦缎等豪华面料。许多著名艺术家也参与了丝绒、织锦服饰的设计与普及,这从他们的作品在许多重要人物穿戴的丝绒服装上可以得到印证。

  服装样式方面,男子流行长及臀底的外衣加紧身长裤,外衣上多有切口装饰,就是在外衣上剪开许多切口,以露出里面不同的内衣或衬料,从而达到表现奢华与新奇的装饰效果。有时人们也会在切口的地方,用另一种颜色的布,通常是丝绸,缝在裂缝的下方,当穿着走路时,这块丝绸会迎风飘扬,“补丁”越大,它扬起的就越高,这种“撕裂的衣服”在欧洲各国贵族中非常流行。如弗朗切斯科?德尔?科萨《爬楼梯的青年背面像》中青年男子的服饰就是此类代表。

  女子多穿紧身上衣和膨大的裙子,上衣往往胸口袒露,方便露出里面的内衣,裙子多饰以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更加修长。此外,为了给人造成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人们通常用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教堂里的工作人员最喜欢戴这样的帽子,因为这样的装扮可以增加自己的神圣感,如维托雷?卡巴乔《主教习作三则》。

  来源:雅昌艺术网

(责编:董子龙、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