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中國國家畫院在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

訪談時間:2018年3月14日
嘉賓:楊曉陽
地點:北京
摘要: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先生作客人民網兩會視頻訪談,就推進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及國家畫院在新時期的職責和使命等問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精選對話

問:

今年兩會您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提案呢?請跟我們分享一下,您都關注哪些問題?

答:

今年我除了往年有兩個一直關注的議題外,我還有一個新議題。兩個老的議題是:國家應該有文化發展戰略方面的頂層設計。這個議題我已經提了很多年。第二個議題是:高等藝術教育目前設置的實踐類博士,我認為可能不妥當,甚至有很大的危害。今年我新提的議題是:我們國家應該盡快的建立一個中國藝術史博物館,甚至再建一個包括全世界范圍的藝術史博物館,如果這兩個博物館建成,尤其是中國藝術史博物館,對中華民族整體藝術素質的提高、對美術創作、文藝創作,從高原到高峰,應該說會直接起到促進作用。大概是這三個議題。

問:

您這三個議題主要針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您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這個議題?

答:

總的來說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了以后,文化的發展被中央提到議事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文化文藝事業進行了專章論述,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具體的問題都提到了議事日程,比如說國家文化發展的國家戰略。文化發展的國家戰略跟其他整體的戰略發展是一樣的重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經濟是必須的,但是文化如果不跟經濟同行,那是一個有殘缺的,是一個不完整的,是一個不能同步就不能持續發展的,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所以,我這次提出來的三個問題,實際上都是有關聯,總的來說還是國家應該有文化發展戰略研究。

問: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我們對文藝工作的發展也要求越來越高了,咱們中國國家畫院在全面完善和拓展畫院的五項基本職能基礎上還實施了哪些重要工程?

答:

中國國家畫院從2009年重新組建目前格局的時候,我們根據國家編辦、文化部的要求,我們對原來的職能進行了進一步地明晰,那就是中國國家畫院有五項基本職能:創作、研究、人才培養、收藏和交流。這個交流當然是對內、對外全面的交流,包括對全國美術的普及和國際交流。這五項職能在發展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以各種重大的、階段性的成果為標志的。比如近幾年我們叫做三大工程、三大任務的三項重點工作。首先我們啟動了“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現在組織了32個絲綢之路傳統國家和20多個新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這個新的“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了,如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從2012年啟動,我們對於絲綢之路的歷史、“一帶一路”的概念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在這個范圍之內的歷史、民俗、重大事件、重大歷史人物,在起草這個文本的過程中都進行了詳細的考証,動員了上百位“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古代戰爭,包括民俗學、歷史學等方方面面的學者、專家,共同研究、創作了一個文字、圖像資料腳本,這個相當於“劇本”。這個劇本創作完成了以后,從2014年正式啟動這個工程,這個創作進行了幾年以后,逐漸的加入我們創作隊伍的國家有65個,中國國家畫院有150位畫家參與,全國招標另有50位畫家參與,國際招標有將近60位畫家參與,現在已進入最后草圖的定案、入圍。在創作的過程中,各種草圖和國家參與的有100多個國家,定下來的是50-60個,但是實際上參與投稿的有100多個國家。國內外先后有1000多人參與過前期的創作,現在初步定下來的是258件作品,將近300人吧。在這麼大的基數下,精選出來的工程項目,最后完成,一定會有一定的新意。“一帶一路”不只是個歷史概念,主要是個文化概念,因為絲綢之路是很形象的,用我們歷史上關於絲綢、茶葉等文化經濟交流所關聯的政治、經濟,包括軍事上發生了幾千年的歷史,來概括的一個名字,德國人起的這個名字叫“絲綢之路”。我們完全可以叫做“絲瓷之路”,也可以叫做“漆器之路”,也可以叫做“商貿之路”,它承載著經濟文化、東西方古代軍事戰爭等等豐富內涵,它是一個綜合的內容豐富的范疇。在這個范疇創作起來,比我們國家財政支持的其他的工程內容更具有更豐富的藝術表現內涵。這個文化概念跟具體的歷史事件還是有一定發揮余地的,絲綢之路畫起來很有畫意。比如近現代人物畫孫中山題材就是孫中山,局限於和孫中山發生過想聯系的事情的你才能表現,沒有發生聯系就無從說起。而且就人物畫來說,孫中山就是這樣的形象,不能太夸張,也不能畫得跟這個任務原形像距離太大。絲綢之路不一樣,“一帶一路”更不一樣,它的內容豐富、故事優美,它甚至可以包括很多古今中外的創新,這裡面創作的余地就非常大。“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作工程已經進行了四年,我們現在對這個題材表現的探索,已經能夠傳達黨中央國務院的文化倡議,也能夠發揮藝術家的創造性,我們這個題材最后一定能創作出一批好作品,努力達到高峰之作的要求。

問: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國家畫院在新時代中的職責和使命是什麼?有什麼期望?

答:

中國國家畫院是文化部直屬的以創作研究為主要任務的專業學術單位。習主席講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目前的中國文藝,包括中國美術,有高原沒有高峰。那麼中國國家畫院在這方面要集中精力把創作搞上去,把研究搞上去,把作品留下來,在這方面國家畫院始終堅持以創作研究為中心。現在我們在創作的同時對理論研究非常重視,因為我們現在實際上已經看到了整個世界,中國國家畫院應該說代表著中國美術當下的,在技術方面最高的水准,但是為什麼中國藝術創作有高原沒有高峰?我認為首先是理論問題沒有解決,標准問題沒有解決,我們拿西方的標准衡量中國的美術,西方的標准有它的長處,但不見得適用我們的民族。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在恢復,強調我們文化自信的同時,要研究我們的美術到底什麼好什麼不好,這個問題不解決,高峰是無法產生的,因為你沒有朝高峰去,你設置的高峰目標不夠高。可以這麼比較,西方在十八世紀之前,是接近自然主義的人對自然的描寫,它是以真實為目標的,而中華民族在三千年之前,就是以“物我相融”為藝術的追求目標。藝術是干什麼的?藝術是表情達意的,沒有反映我們這個民族的感情、思想、觀念的作品是達不到高峰的,所以理論問題必須解決。我們現在抓緊在創作和理論的結合上,尤其是研究必須突破,理論不突破、高峰的目標不明確,就上不了高峰。在理論上要突破,理論上突破必須建立在對中華民族傳統理論的核心繼承上,然后要深入深化。用我們中華民族的標准表現了我們當下的生活,反映了我們這個民族在新時代的一種精神風貌的作品才有可能達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