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牛
① |
② |
③ |
④ |
唐代《五牛图》卷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五牛图》(图①为《五牛图》局部)为唐代韩滉(huànɡ)作,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
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驯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寥寥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徐悲鸿设色芳草黄牛图轴
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图②)。纸本。全纵273厘米,全横60厘米。图中画一黄牛正在吃青草。右下题七言二句:“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何计慰平生。”旁款:“壬午春日方生先生正之,悲鸿客保山。”该作品全图笔法类似写生,简单灵活,活灵活现。
清代石湾窑牛式花插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花插(图③)长19.5厘米,高11厘米,作牛式造型,胎体厚重,造型新颖。花口内饰黄釉,其余处满施深蓝釉,釉层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牛首及腿又呈现出窑变的效果。其窑变以蓝色为基调,虽仿钧窑,却又大不相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石湾窑位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产品仿钧窑釉色,故又被称为“广钧”。石湾窑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此件花插将牛雕塑得憨态可掬,釉色以蓝色为基调,变化万千。为石湾窑的代表作品之一。
清代碧玉圆雕卧牛
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卧牛(图④)头部高8厘米,身长22厘米,腹宽8厘米。此摆件呈卧牛状,由整块碧玉圆雕而成。牛首微抬,牛角粗壮而内弯,角上饰有凸凹起伏状棱,牛耳下耷,双眼圆睁,牛嘴紧闭。卧牛四肢收于腹下,尾部以阴刻线雕出尾梢牛毛。卧牛整体设计比例协调,抛光圆润,尾部雕刻灵动,展现出南方水牛悠闲自得的样子。
清代圆雕动物造型较明代更加真实,身体各部位比例准确适度。各种动物雕像,品种丰富,形态各异,动作逼真。“牛”音近“扭”,有扭转乾坤之意。此器可作镇纸、文玩和陈设品。
(本报记者王珏、刘洪超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11日 0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