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灵境·人民艺术馆

王波:利用数字化形态让非遗文化更广泛地保护和传播

2023年01月10日10:51 | 来源:灵境·人民艺术馆
小字号

1月6日下午,由人民日报社金报电子音像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元宇宙场景下的传统文化数字认证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国内文化艺术领域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元宇宙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创新性表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波表示,要利用数字化形态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更长久地保护和传播。

王波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保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就是留住中华民族的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在数字化场景下,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亟待数字化开发。

谈到数字认证对“非遗”保护的意义,王波表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给“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全新机遇。其“唯一性”使得非遗文化数字化后,上链生成的数字凭证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数字传承。而其“可追溯性”有效保护了创作者的版权和用户的权益。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设立了“数字资产与网络安全专委会”,开展数字资产相关标准制定、建立数字资产动态备案与认证平台、建立全国数字资产风险监测平台。对于非遗文化的数字认证,将从内容采集到确权、加密、保护,再到商业赋能、商业转化,一站式用数字技术赋能非遗文化的转化与发展。

“非遗的核心是‘传承’,它需要走近大众,走近年轻群体,快速渗透到年轻人认知与感兴趣的领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利用数字化形态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更长久地保护和传播。”王波说道。

(责编:叶伟、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