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张肇达

2018年04月03日17:14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我从事艺术创作三十余年,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有缘接触国学,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接触到佛教,我信仰禅宗,我一直研究禅宗绘画,并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我的艺术创作里面。今天讲的是我在禅和艺术的修行中,学习到和体会到的,希望与各位分享。

  张肇达于中国国学院七周年《国学新时代》高峰论坛演讲

  禅与国学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鸠摩罗什将其译作“思维修”,是制心一处、思维观修的意思,是一种运用我们的思维作为修持的办法。玄奘则将“禅”译作“静虑”,是一种以静坐静思的方式作为彻悟心性的办法。

  禅,是不可言语的。它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

  禅宗是一种佛教宗派,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禅宗综合了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印度的佛家三者之精华,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禅,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与中国经典国学不断融合后的结果。

  在中国,禅宗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禅宗的早期,约于五世纪末南朝末年,由南印度和尚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直到六祖惠能大宏禅宗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分为了南北两个宗,南宗惠能,北宗神秀。禅宗的发展期,晚唐至南宋初,由六祖惠能门下,洪州、石头二宗,禅宗成为五宗七派,被认为是禅宗的黄金期。禅宗的成熟期,南宋初年至明朝中晚期,临济宗大慧宗杲大力倡导话头禅,而曹洞一脉有宏智正觉禅师倡导默照禅。在这个时期,为黄金期的出色人物制作大量经书,赞颂他们伟大,也开始向国外传播禅宗的思想。禅宗的衰落期,始于晚明至清朝结束,净土宗的兴起,此时佛教与儒、释、道三教合一,禅宗以禅净合一为特色,当时的僧人只能以念佛坐禅为主,禅宗逐渐失去创新的生命力。禅宗的复兴,清末民初,在了解到佛教的衰微,虚云大师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中兴禅宗,为近代禅宗中兴之祖。

  自宋建立以来,正值禅宗的成熟期,禅宗的思想自中国逐渐传入日本、韩国和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地区。大乘佛教的文献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并逐渐在日本兴起。

  一直到十二世纪,禅宗在日本逐渐发展并形成体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由日本著名的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将禅宗思想传到了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大会上,禅宗首次在西方得到了正式的讨论,从美国逐渐传播到了欧洲,传播至世界。

  禅与当代艺术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禅宗研究者,铃木大拙,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禅宗讲座。讲座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纽约派”的一些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影响了美国艺术的道路,尤其是60至70年代的先锋艺术运动,后来成为了当代艺术的先驱。

  当代艺术的开端,有一位传奇人物,叫约翰·凯奇(John Cage),是现代艺术时期一位已经颇负盛名的作曲家。在当时,铃木大拙还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讲授禅宗思想,约翰·凯奇在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铃木的讲座。凯奇被禅宗的独特思想所吸引,并成为了追随者。

  约翰·凯奇(John Cage)与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说,禅是“洞察自己本质的艺术,它指明了从束缚到自由的道路”。约翰·凯奇,在禅学的影响下,认为我们的身体是有限的,他试图在他的作品中排除他自身的思想。在创作中,凯奇不用任何演奏和声和优美的音乐,相反,他消除了一切人为因素,把生活的声音表现成一种随意的状态。

  根据这个创作理念,凯奇创作出了当代艺术的经典的作品“4分33秒”。在庞大的剧院中,在4分33秒内,在舞台中央的钢琴里,没有出现一个琴声。现在所能听到的只是观众们发出的咳嗽声和窃窃私语声。在这4分33秒里,是一个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沉默。这个作品是一个作曲家对自己的抽离,这种沉默代表着禅的“虚无”。

  作品4’33 现场

  如禅宗所说,宇宙有它的自然秩序,秩序只会因人类的内涵和欲望而改变。在创作中,将自己的思想消除,所达到的不可预测性和无目的性,呈现的就是宇宙的本身。这种不可预测性和无目的性,正是如今当代艺术中常提到的“随机性”(randomness)的概念。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等,都是追求“随机性”的代表画家。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作品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作品

  约翰·凯奇在禅学的影响下,他挑战并超越了我们对音乐的一般理解,挑战了艺术的边界,对他的追随者和其他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波普艺术家,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极简主义艺术家,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

  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作品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作品

  在当代艺术史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锋艺术运动的兴起,禅宗的“顿悟”和“当下”的学说,在当时艺术世界对艺术形式和意义的怀疑之际,在对重塑艺术形式和技术的概念形式探索之时,启发了重要的灵感。当代艺术在禅学的影响下,转化了艺术家在艺术中的角色,在艺术创作中逐渐解放“自我”的概念,这也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大核心。

  禅宗思想不仅影响了当代艺术史的开端,还影响当代艺术至今。铃木大拙将禅学传到美国,而在其之后的另一位日本禅师,铃木俊隆,则将禅宗思想在西方落地生根。铃木俊隆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他邀请来自日本的禅师到美国传播禅宗思想,其中就包括了乙川弘文。他们孜孜不倦的将禅宗思想传播,直到如今,让禅宗思想成就了艺术与科技的绝佳结合——“苹果”。

  乔布斯

   我们熟知的乔布斯,在他17岁时,接触到一本铃木俊隆的着作《禅者的初心》,并在乙川弘文的精神教导下,开始了他漫长的禅修之行。我们如今看到的苹果产品的设计,体现的便是乔布斯多年来禅修所悟。苹果产品的设计,透露着简洁、空寂的禅宗美学,体现了乔布斯对个体生命与一切众生之间亲密关系的独特理解,更是表现了直指核心去寻找事物的本质的禅之根本。乔布斯的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绝妙结合,也是禅宗思想对当代艺术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影响。

  禅与我的艺术

  最后,分享一下禅宗思想对我的艺术的影响。

  我的山水画是表达我禅悟后的思想感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在绘画过程中,我追求“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无凡无圣”的平常心,体现“空与寂”的禅境与艺术境界的和谐统一。

  张肇达作品

  我的油画创作是一种我对生命与天地和时空的感触感悟,是一种我对自然力敬畏。我为本我画画,在对精神世界与宗教信仰的崇高追求下,我渴望创作的是超越一切感官体验,直达灵魂的艺术作品。

  张肇达作品

  我的人物画,是根据我对禅修的生命体验去刻画人物在某种禅定或其他状态的身体与脸部的细微变化,将客体的心灵于画面中表达,写出自性面目,企求画出永恒的生命。

  张肇达作品

  在我一直练习书法的岁月中,也随着禅修的深入,我了解到真正的生命,是包含了人性中的一切可能性,真正的书法艺术,就是以生命作为结构,才得以书写的。真正的书法早已在我的生命之中,它无法求得,只能显现于自性之中。

  张肇达作品

  最后,我的服装设计,我的秀场从长江到了禅堂,从自然转向宗教。在此过程中,让我能推敲与理解东方思维判断的根本,有望做出能阐述东方思维的产品、故事、模式,做出非记忆中的东方形式,却处处流露出东方感的设计,让国际理解,让国际认同。

  张肇达作品

  我始终认为,古往今来,真正的天才、哲学家、宗教家、艺术家所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所处的年代和面对的历史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方式与说法。他们终极的目标,都是要寻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不断思考生命,体验生命,赞美生命,释放自由的灵魂,让“自性”显露出耀眼的光芒。在艺术与宗教的启迪之下,我会继续走下去。

  引用宗白华先生的话作为结尾,“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二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整理自张肇达先生于中国国学院七周年《国学新时代》高峰论坛演讲

  2018年3月

(责编:王鹤瑾、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