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S

生活在别处——画家的西部情结

孙石磊
2017年09月08日16:29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不知何时起,到西部去,到边疆去成了画家的一种潮流,在这种潮流的背后,或隐或现的显示出现代生存环境背景下的一种焦虑,此并不独画家所有,作家、诗人莫不如是。在探讨这些潮流深处所隐藏的情丝,莫不构成了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新的困惑,以及由此困惑而产生的新的情结,那就是“西部情结”。 如下将从两个方面探讨“西部情结”产生的原因。

一、都市的焦虑

在我们看到的诸多画家中,几乎毫无例外的在成名之前一拥而上的奔赴都市,或生于斯长于斯,或各种机缘求学于斯。都市的诱惑是其他地方所不能相比,这种诱惑正是画家成名成家之前的机会。在大都市有着各种便利的条件,名师的指导、丰富的圈子,同时还充斥着各种评奖、画展的机会,似乎只有此才能展示画家自我的才能,也只有此才能满足自我抱负的实现。然而作为长久生活之地,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以及画功的培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种淡出,不仅来源于都市生活长久以来形成的精神上的压力,都市的丑陋逐渐暴漏出来,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共同的视界使得画作出现同质化的现象,对同一题材的描绘很难出新、也很难有更大的作为,艺术需要有新鲜的语言介入,不能总是停留于同一片天空。这不得不使大量的画家开始反思工业文明尤其是现代都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的精神的困惑。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于画家而言,只是一时的躲避,或者说寻找灵感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所带来的事业上的瓶颈,一旦在外获得一种提升,立刻重返北上广,因为只有在都市,你的画作才有被获得认可的可能。这也就是都市的焦虑所产生的后工业文明的产物。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都市的困惑与西部所展现出的不同的风貌带给画家的真切感受。可以说,都市的焦虑促使画家不断走出去,去直接面对自然,缓解压力的同时也将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

艺术表现时代,反映生活,人是主体。围绕人的社会生活、乡土风俗;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表现出时代的精神和现代人的情怀。而西部所蕴含的这种人文的内涵,正好像西部的自然资源一样,丰富多样,绚烂多彩。它需要艺术家的开发,而艺术家也需要在西部社会中获得生活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

二、陌生化的心理暗示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画家亦不例外,在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熟知了司空见惯的笔法画技之后,何处才能解决这种视觉和感觉上带给人们的冲击,这正是画家当下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这组作品带给世界的正是以西部风情,尤其是古老而又神秘的西藏风貌展现出的陌生化,正是这种陌生化加深了人们对这一画作的深刻印象,也正是这种陌生化剥离了传统观念中边疆的真实与民众的想象之间的差距,虽然这组画作是以一种艺术的真实所展现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看到的那个年代西部边疆民众生活的一种反映。 

小结

著名诗人兰波诗人诗言:“在星光下,去寻求采集完美的神所撒下的花朵。诗人,生活在别处,在沙漠/海洋,纵横他茫茫的肉体与精神的冒险之旅。洪水的幽魂刚刚消散”,无独有偶,中国当代诗人汪国真也在《到远方去》中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是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的确,熟悉的地方使得我们面对他再也提不出命题的意义,更毋庸说对于画家的创作。远方的美丽不断的诱惑着笔者,去西部已是迫在眉睫之举,对于西部的向往,笔者创作了以新疆少数民族为母体的作品——《思路风情——乌兹别克族》、《西域巴扎集市图》、《丝路古镇现风华》《十月贺兰遍地金》等等,画面人物场景众多,是在西部的所见所闻,经过艺术加工应运而生,此图采用圆形构图,在歌颂少数民族热爱生活的同时,也象征这民族团结。这种“西部情结”的产生,无论是从外在的环境构成还是内在的心理转型,共同倾诉了笔者对于表现西部题材内心的渴望,这也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画家画作在反映时代潮流和风貌中所进行的积极的尝试。 

孙石磊

2015年12月北京

(责编:赫英海、潘佳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