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新安画派的发展流变:放怀丘壑

2017年02月13日08:33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放怀丘壑

  新安画派的发展流变

  近日,“放怀丘壑——新安画派山水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19日。新安画派以其对真山真水的体悟突破书斋山水的摹古之囿,在17世纪的山水画坛独放异彩,后虽于清中期后渐趋式微,但其流风却绵延不绝,并为近现代山水艺术的传承与出新提供了丰厚的启示。此次展览汇聚了安徽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所藏的新安画派佳作70件(组),以期呈现其艺术风貌与发展流变。

  新安,古郡名,辖境相当今安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及江西婺源,即后来所称的徽州。境内黄山、齐云山耸立南北,新安江贯境而流,风光旖旎,向为中原战乱的避难所和文人逸士的桃花源。新安最盛当始自明代中晚期,徽商的崛起带动乡里经济繁荣,文风昌盛,亦为当地画学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与人文基础。

  明清易祚,一批徽州地区的士子学人怀着明王朝“遗民”的孤傲气节遁迹山林,从此绝意仕进,隐于砚田。其志于书画者,一边依托徽州望族既精且富的收藏“晨夕观摩,咸志法古”,对前贤名迹心追手摹,一边则放怀丘壑,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胜境中体悟山水精神,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似创作理念与审美格调的艺术家群体,世称“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的先声

  新安画派画参宋元,遗民画家的苍凉心态,使他们对“元四家”中倪云林山水的萧散淡泊最具共鸣,故往往由宗法倪氏技法为始,但最终却皆以师法自然为归。作品多取材黄山的峻岭奇松,峭石寒柯,大多不作层层渲染,也很少繁皴密点,而善用松灵的线条勾形,删繁就简,传达心中或清刚凛冽,或疏逸简远的家山意象,并予其深邃的人格内涵。

  明代中晚期,徽州地区的手工业、商业繁荣兴盛,经济的发展,为由来已久的重文重教之风推波助澜。风雅贤达之士办学兴教,巨贾重臣衣锦还乡后建馆扩祠、热衷收藏,为书画艺术的繁荣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明末的徽州画坛风格多样,但宗法“元四家”尤其是倪云林已渐成风尚,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倡导者,当推早年侨居嘉定,与董其昌多有书画唱酬的程嘉燧,以及世居新安,于崇祯年间达到创作鼎盛期的李永昌,以此二人为中心而聚集起的一个徽州山水画家群体,崇尚简淡自然的绘画风格,强调个性的表达,被视为新安画派的先声。

  新安画派首推渐江

  1645年,安徽绩溪丛山观为清兵所破,在江山易祚的动荡中,新安画人有血战抗清者,也有浪迹江湖,流寓他乡者,家国之情与无以排遣的屈辱和落寞,使他们其后的创作带有鲜明的情感意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被推为新安画派之首的渐江。

  渐江笔下的黄山,没有刻意追求奇险,除却一切浮躁之气,持重、沉着,一如水晶般纯净,又有苍茫浑朴之感,清刚伟峻的气势令人肃然。黄宾虹论渐江,有“歌泣声沉,寄之于画,偶然挥洒,无非写其心史”之语,他与并称“新安四家”的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以及同样有着强烈遗民情节的程邃、戴本孝、郑旼等人,在清初画坛“以郊、岛之姿,行寒瘦之意”(潘天寿语),代表着新安画派的确立与鼎盛。

  新安画派的兴盛

  新安画派之盛,由清初而绵延至康熙、乾隆之交,达近百年,成员数量颇为可观。其中吴龙、吴心来、汪家珍、程义、谢绍烈、黄吕诸家,活动时间大体与新安四家同时或稍后,在宗元四家的同时呈现出更广泛的取法途径,江注、姚宋、祝昌、吴定等人,皆以渐江为师,但亦在作品中表现出寻求突破的努力。时代的变迁使后继的新安画家逐渐远离冷逸静穆的心境,在坚持表现山林野逸之气的同时,尝试笔墨新的拓展。

  新安画派在鼎盛时期,与诸多异地画友有着切磋与相互的借鉴。同处皖南地区的芜湖萧云从与宣城梅清,便是其中重要的两位。萧云从的艺术,与新安画派具有紧密的关联,他与孙逸、渐江两位新安巨子相交甚笃,亦师亦友,互有借鉴。渐江46岁至51岁间曾多次游历芜湖,在形成自我风格的关键时期,曾得到长其14岁的萧云从的指点。而萧云从晚年作品中所呈现的抽象与装饰意味,又不乏渐江艺术的影响。

  梅清在游历黄山期间,与新安诸大家交往密切,其立足山水实景而重独创的艺术理念亦与新安诸家互为呼应。与渐江等新安诸家的清峻静穆不同,梅清则擅以酣畅松脱为“动”的韵致,这为后期新安画家的求变提供了异质的参考。他与渐江又同被后世推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张毅清)

(责编:王鹤瑾、潘佳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