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网站地图

心之律动,笔之毫端:品李文培戏剧人物画的时代意义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2016年03月09日11:06

中国戏剧人物画是以中国舞台戏剧为创作题材,因其戏中有画,画又生戏,故诸多画家倾力描绘,尽显才华。成为中国戏剧的“再创造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花坛上一朵奇葩。

中国现代戏曲人物画是传统艺术的时代继承。宋人画页中就出现了戏画;元代壁画中有戏曲演出场面;到明清两代戏画就更多了,有民间一支木版年画,有一支是专业文人画家所作。由此可见,戏画创作具有传统文化深厚的滋养,资源共享。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京剧之所以被称为国粹,就在于民族精神蕴在戏中。寓教于乐,千百年来这种民族精神遂渐形成了共识,称为精神脊梁。其在艺术上的表现,更是使艺术家们无限向往,传神写意,天人合一,虚实相映的艺术理念,与水墨画的艺术理念极为相似。鉴于此,戏画中的水墨的语言更为民族化、个性化,更为自由化、更为诗意化。

李文培先生乐此不疲,经几十年的磨砺,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人物,让我们耳目一新,令人感奋。

李文培先生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用没骨的写意手法描绘戏中人物。常用墨之重、水之晕,表现了意趣盎然,戏中人物天趣无限。让传统内涵籍于现代美感之中。

其中妙处在于把“瞬间”的美使其定格,完成永恒美的再造。

其中我们不难发现,水墨是其根、是其本,但是不知不觉中西法融入其中,而且融入的那么自然、贴切。这里无法说更多的道理,但是学院派的背景,使他知道刻画人物形象造型的重要。

毋庸讳言,戏曲画大家们创造了许多戏曲画佳作,受条件限制但千人一面之虑时有所限。在文培先生的作品中,看到的是极具个性“这一个”的人物形象。

京剧《三岔口》的二位人物在黑暗中搏斗的场面让我们震惊。文培着意刻画了黑白对比,惊恐与自信的神情时,总的构架上了强调三角式的定位,两把兵器左右上下对称,在稳定中有展现了不稳定的因素;《霸王别姬》强调了一刚一柔、一重一轻的形象对比,铁塔般的项羽与若有似无的虞姬对比,形成了大势去兮的悲壮气氛;红娘动态之俏丽可爱;穆桂英的潇洒英武;杨贵妃妩媚端庄;宋士杰的义正刚烈……均栩栩如生,十分动人。

他之所以把人物画得如此个性分明,这与他所处的环境及阅历有极大的关系,使其戏剧人物画创作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京剧的魅力,让他着迷;与京剧前辈的交流,使他更加了解京剧的堂奥。京剧艺术家为一个行当,一个角色儿呕心沥血的创造让他感动。因此,他创造的作品,从内行的人来看是到位的,即画中有戏,是“这一个人物”。无论生、旦、净、末、丑,还是人物的手、眼、身、法、步,都在画中尽现。因此看他的作品,音犹在耳,“无声胜有声”,给人无尽的联想。甚至在看画时通过精心刻画的人物,让人更深了解了戏。

他之所以把人物画得如此生动,与他刻苦学习、钻研技术技巧、艺术思路的旷达有着直接关系。他画了大量的戏曲人物速写。这些速写是他心手合一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给我的感觉只要换上毛笔就十分灵动了。

他研究宋·梁凯的作品,研究徐渭的作品。中国古代的精美作品是他无言的导师。

早年,他曾问我:“徐悲鸿先生是如何教您的呢?”我说:“徐先生在课堂上也指导具体的技术技巧,但更多的是启发我们对艺术的深层认识与思考。他说孔子《论语》中‘尽精微致广大’,很适合我们美术领域。”我又说:“你想一想,每个人的形体动作,每个人的手,每个人的眼,都是有表情,都是其内心的反映。”

画人很难,把人画活更难,画传神了就太难了。而今我们看到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活,说明他研究了戏曲之妙。因为戏剧本身有“谱”有“式”,极具共性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在他创造的人物中,既有有“谱”有“式”的一面,也有破“谱”破“式”的一面。这就使得他在画人物方面游刃有余,这只有像他这样如此熟悉这个门类艺术的艺术家才有这么大的勇气,敢于突破。

多年的磨砺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其简约的风貌,使人物具备很强的冲击力。其用笔十分肯定,极具爆发力因而极富阳刚之美;其用色是融合十分和谐,因而极富阴柔之美。这种简约与丰富,阳刚与阴柔,具象与抽象,是他多年艺术修炼的成果。

在当今艺术发展多元化的时代,为每一位艺术家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是让人十分尊敬的,文培先生以他多年的艺术积累,年复一年地在戏曲人物画这一门类中探索与实践,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朵闪烁着中华文明的艺术奇葩,定会在世界艺术大家庭中绽放异彩。

pre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