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此图为唐代圆领袍衫及纱罗幞头。 在唐代,男子是有点臭美有点闷骚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唐代的男子对姿容的注意,实比其他朝代更甚。不仅穿女装,还用面脂,涂口脂等女性常用的化妆用品粉饰头面。唐代美容技术虽不如现代社会这般发达,但已出现多种用料复杂、制作考究的护肤美容化妆品,连唐代皇帝也在用。比如用来滋润皮肤的油脂性敷料口脂、面脂,有专门的发放日期,唐代皇帝每逢脂日还会分赐大臣口脂、面脂。宋代陈天靓《岁时广记》载:“唐制,脂日赐宴及赐口脂面药。” 杜甫在《腊日》中亦写道:“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四时纂要》载:“面药,(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桃花末,涂面及身,二三日后,光白如素。”,面药是唐朝人常用的化妆品的一种,可使皮肤洁白细腻,有增白效果。 总之,女人敢用的化妆品,唐朝的男人似乎都敢用,丝毫不让巾帼。据说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韦崟的人,比较臭美。听说朋友娶了一位貌美的妻子,沐浴更衣后,在头上戴了丝巾,在嘴巴上抹了口脂,很隆重地打扮了一番才去恭贺他的朋友。
2/12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主要的变化在两脚上。双脚轻薄、柔软下垂的称为“软脚幞头”;两脚或圆或阔,犹如硬翅微微上翘的称为“硬脚幞头”。到了唐朝末年完全变成了帽子。
3/12圆领袍衫除祭祀典礼外,官员士庶都穿。官员的袍衫则以颜色来区分等级,贞观年间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四品红色,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因为帝王用赤黄,所以臣民皆禁用此色。
4/12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初唐、盛唐时受胡族风尚影响流行窄紧直袖式样,中晚唐以来胡风,流行传统宽衣大袖。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图片来源:汉风网
5/12唐代, 曾一度定为文武官员必佩之物,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开元以后,由于朝廷有了新的规定,所以一般官员不再佩挂。此图为穿翻领胡 服、腰束革带、革靴的客使。
6/12唐代文吏服饰--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佩 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在大袖衫外加着裲裆,也是隋唐时期官吏服饰的一个特点。本图为戴冠、穿大袖衫及裲裆的文吏(河南洛阳关林出土唐三彩俑)。
7/12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 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此图为穿绚丽多彩胄甲的唐武将。
8/12图片来源于《唐代服饰资料选》
9/12此图画得薛仁贵,阳刚之中又现飘逸阴柔之姿。图片来源于《唐代服饰资料选》
10/12蹀躞七事:蹀躞带是隋唐时期男子通常佩戴的东西。蹀躞是革带上用来挂物的小带子;七事是指刀子、火石、针筒等七种日常要用的物件。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服用者身份的高低。看这漂亮的带子,是不是觉得唐朝男子的着装好闷骚啊。
11/12戴胡帽、穿胡服、佩蹀躞带的人物。(陕西西安出土三彩俑)
12/12穿绢布甲的唐代武士(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彩绘木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