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田黎明
人民网>>书画>>正文

山厚者泉厚山清者泉清

2013年03月26日15:51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手机看新闻

妙虚,当代僧人,结缘书画,观物比德,体道自然,净心淳笃,安身立境。虽隐于山,一心向道,亦不舍悲心,常有济世之思。每缘近事,越其形骸,行路无疑。与人之交,求其德贤;与事取义,立于衡明。妙虚为善,齐物为象,象中求道,道中寻一。

人生大路,有高有低, 妙虚以一定境,高而为道,低而为步。其登高远眺,有一步之悟,而入佛门。既礼九华山应观上人剃度,赐法名妙虚,一诚禅师又授伪仰法脉,取号道开。妙虚于此中而定,名虚实空,虚空为境,以书为仁,此画为乐,结境自然。九华采辞,贑山悟意,四季衲衣,寄卧芧屋,燃糠自照,禅经之暇展纸发墨,写四时之境,乃至寒冬,水涸指畺,亦以字润志,破指写经,更是其诚,面壁觌经,日穷于次,积境于心。

妙虚内外,抱朴返真,立骨为笔,“每作一字,多在用意”形之如铁,力如篙船,循性方正,生鲁公“劲草真气”,故有王维“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之实也。妙虚得山林之怀,有朝夕相伴,拜五柳先生,相诉物外,读诗参画。饥来果充,渴有甘泉,遗形体真,心安体境,不取一物,意得百物之象,故有“以天地事物之变,而一寓于书。”之虚也。

观其法,物随笔性,唯取意象,有笔下不疑之定力。其笔求厚,其志述远,故苏轼曰“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而妙虚之法,取其实处,即妙虚“一步”之迹;入虚处则妙虚一画之道。

妙虚之书,其所以能成其心性者,则体物润德也。

妙虚以书立画,以画循性,常有“罗汉叶”,“雪胆”、“赤菊”,笔之遒劲,墨气清朗,形圆端正,内如空溪,借陶公所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也。妙虚亦有“绝尘”、“空山”等,笔画持强,若以缓以弱为强,则胜也。其山水“灵山”、“烟霭”、“山廓”,知体归本,由行归性。所谓天下之物,莫不相随,虽各行其一,而阴阳互抱,万物皆生,此为笔墨之生也。世间情理,莫不从和,虽各有其处,无不有通透之理,此为笔墨之法也。故张旭曰“始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其意,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顔真卿以“力矫初唐少肉之风,笔饱墨重,刚健笃实,蕴劲于圆,藏巧于拙。”是也。又,张芝“一笔书”,金农之“漆书”源自天地法一之端,故为“身之主宰便是心”也。由技进道,乃为以一体一,以心得法,天然自成,即书若其人,画若其人。有闻陶公如菊;摩诘参泉是也;有闻顔筋枊骨,范宽如璧,其昌清润是也。妙虚修行,以物观物,借形成笔,通物之变而应笔墨之化,悟类积象,笔在言外,直指心性。一切起而心归一,妙虚以一步拂其外而生于内,又以一画和阴阳而润其德,是如群峰环月,有山泉之映。故古人曰“山厚者泉厚,山清者泉清。”妙虚之格,以此为明。

田黎明

癸未岁末於北京

(责编:赫英海、鲁婧)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