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现代名家>>周韶华
人民网>>书画>>正文

写在韶华新作展的前面

邵大箴

2013年01月24日18:3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时光易逝,转眼间韶华的《大河寻源》画展已经过去12个年头。那时展览在画界引起的强烈反应,至今记忆犹新。回想10多年前,我们刚从“文革”过来不久,经过一段反思,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关注,心情是何等的真诚和热烈!正是在那种真诚、热烈的情绪和气氛中,涌现出像韶华这样大胆革新的艺术家,出现了像《大河寻源》那样引人注目的展览。也许可以在韶华那时期的创作中找到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假如从传统美学范畴来加入观察和要求的话。但是,韶华的革新精神和锐气却获得了画界一切有识之士的赞许。韶华当时所追求的,也正是要和已经形成模式的传统绘画观念和实践背道而驰,试图另辟新径。发扬汉唐雄风,借用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赋予传统水墨画以气势,以构成意味,是韶华创新水墨的两个重要方面。但是,韶华之所以在水墨创新上能取得成就和达到相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的视野和心胸开阔。他勤于读书,读哲学、美学,研究文艺理论和创作规律;他走出画室,到大江大河中寻源,到名山大川中感受宇宙生命。他从书本和大自然中体悟人生,体悟艺术本质,从中获得精神力量。所以他的作品有雄勃豪迈之气,有刚健浑厚的力美。

  我曾经说过韶华在中国画坛是“气势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水墨画来说,“气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近一百多年来文人水墨画过分柔弱,在视觉和审美心理上离现代人太远。当然,画不能徒有气势。气势派的作品必须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才能持久地予人以艺术魅力,这也是韶华一些成功之作受到人们赞赏的原因。韶华在打开局面之后,面临的课题更艰巨、更复杂也是可想而知的。我觉得,这十多年来,他在保持革新锐气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使传统笔墨与革新气势相结合的难题。从旁看他的新探索,我的直观感觉不是都是成功的,也有不尽完善处。只是让人惊异的是,我的这位六十有五的老友,在探新的征途上是如此地顽强和执著!至于说哪些是成功,哪些是不足,一定是见仁见智。就我个人所说,我是喜欢既有气势又保持笔墨情趣的那些作品的。但这仅仅是个人的爱好和趣味,决不是一种价值判断。或者说,这仅仅是出于我肤浅认识的价值判断,而且我并非对此不加反省和质疑。所以,写到这里,我甚至想说,也许我不太看重的韶华的那些作品,正代表着中国水墨革新的方向也未可知。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和多元哲学、美学观的社会里,人(尤其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比任何时候都充满着矛盾。任何创作现象都是诸多矛盾的统一体。韶华的创作也应作如是点观。

  我知道韶华懂一些太极图和阴阳学说,我总觉得他比普通人(至少比我)高明,能在看来迷惘混沌的气象里,找到指向未来的光明。

(责编: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