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名人库>>现代名家>>张世彦
人民网>>书画>>正文

美与力的双重诉求

张世彦

2013年01月24日15:2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画家在画画的同时,和所有不画画的别人一样,要穿衣、吃饭、睡觉、行路、读书、看电视,要遍享春风、夏雨、秋月、冬雪,要面对生、老、病、死,还要对亲人、朋友、同事、陌生人和社会尽责任。这必然引起画家和常人一样的喜悦、愤怒、悲哀、欢乐、忧愁、尴尬、困惑,以及思考、质疑、分辨、求证、解析、领悟。把生命历程之所感所悟在作品中予以传达,是任何艺术家的本分。

上世纪西方一些人把绘画的功能集结于视觉感官或愉悦或刺激的满足中,凌厉地排斥其外的一切既有和可能,导致画家成了玩耍线条色彩的手艺人,嘲弄公众的精神贵族。绘画纳入了娱乐文化之中,真正地成为使人们眼睛快活兴奋的玩具。绘画艺术因而空洞、苍白、肤浅、单薄。一时间在绘画领域里轻风明月、轻歌曼舞、轻酬浅唱形成铺天盖地的阵势,人们不由分说地领略到一种生命中难以消受的轻。

中国绘画传统的审美精神,与其它文化艺术品种一样,其终极关怀表现于在情感理念的深层次上对读者实行撩拨引领。“言志”、“载道”、“成教化助人伦”,不只是语言文字的事。屈原曾因观赏宫殿壁画而获灵感写成《天问》,足见那些宫殿壁画自身所承载的内涵不是区区小品所能胜任的。

绘画艺术的创作和鉴赏中,美,当然不可少,是我的第一诉求。我还有第二诉求,这是力。以美愉悦公众,以力打动公众,才是我理想中的高境界。

尤其是作漆画,在创作一些赏心悦目的画面的同时,我更愿意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把自己某种喜怒哀乐的激越感受或某种是非曲直的深沉领悟,转换成恰当而独到的形状、色彩及其组合,尽现画中。我始终觉得,以漆画绘制工艺之繁复、工期之漫长和画面效果之厚重丰富,完成之后仅成小品,太可惜了,无疑是对其巨大潜能的漠视和浪费。

生命旅途中,一个人身单力薄并且懵懂混沌的时候,不免为了理想、信念、道路和归宿而四处张望,反复寻觅。来自先哲、师长、亲友、同志的教诲帮助,必如同醍醐灌顶、沐浴春风,常使我们获益匪浅。但在最后,我们往往会发现,最牢靠的依傍,最坚挺的支撑,乃是来自自己。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困惑委顿和外界的错视误解时,犹能超拔挣脱,也唯有凭借自己的内心定力。

无边世界万紫干红,其中果然全无疑雾弥漫?光芒四时之时,莫非已是怀质抱真的圆融正充溢人间?当我们望向窗口打算仔细探察身外青山身外天时,却发现窗口竟镜子似地反映了我们自己的身影。但那红镜子里,面孔臃肿肥大而两臂细如竹竿;那黄镜子里,头颅扭成月牙两手如同熊掌;那绿镜子里,两条胳膊一粗大一细小;那蓝镜子里,宽厚胸膛上插着火柴大小的脑袋……又何尝是自己的真实模样?准确而末失真的自我,信实而不飘浮的自我,只能是立足于镜子之外的那身血肉之躯。

这个题材在我脑中酝酿了好几年,主题不断变化,构图不断变化,已积累了不少画稿。实在不是锐意求新,更非哗众取宠,不是那种年龄了。这仅仅是缘起于一种遇难偏上的工作习惯,一种紧张思考的工作乐趣,也是为了改善一下不久前《紫气东来》等几幅画的构思格式。当下任何一种艺术观念、创作模式都有存在和张扬可能的时代氛围中,一次个人的实验而已。于是,终于有了镜子的成熟构思。

理发馆里排列在四周墙上的很多镜子,游乐场里使人扭曲变形的哈哈镜,是现实生活中引发这次艺术构思的实际景观。为诱使读者去观照和比较镜子内外之差别,这里把镜子与作取景手势的人组合在一起。如此,画面所展示的就是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它的引发思考的功能更胜于它的视觉审美的功能。

主体形象以较大体量挺立于全画正中。以写实手法刻画得如同真人的女人形象端正庄重,其内在精神之张力自然有别于四周体量小而怪模怪样的镜中映像。以各形象所在位置的上下左右、中心四周、对角交错的差异,来昭示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主从尊卑、类似等同、正反是非、进退递次、因果先后、升降浮沉……。而与远近无关的形象尺度序列,表现的则是它们的重要程度。这些,都源自中国绘画处理画中空间时放达而自由的传统。

八面镜子与中间的主体形象围成大致的眼睛形状。作为全画的骨架,它与画中人物双手围拢成取景框的姿势一起寓示观察、、寻觅、探索的含意。西方绘画构图中,以单一或多个形象布置或组合成具有全局价值的某种几何形或走势,来传达特定情感、理念,制造全画气势,已有成熟的经验。

镜中人的变形启示来自哈哈镜,也来自迎风飘扬的旗中图案、淙淙流水中的河底卵石……画到画面上,则是将镜外人改变坐标图格式演化而来,倒也不是信手描成。而镜外人严守其自然原形,不作分毫改动。红橙绿蓝的方方圆圆和星星点点,以及若隐若显或喜或忧的人脸图形,纷陈于镜子内外,分合聚散皆有所因,秩序之中间以错落,倒也不是一味恣意挥洒。

一旦苦心经营的构图定了稿,进入绘制阶段就基本上一路顺风了。画面绘制过程中,山东画家刘斌曾来画室,对此画立意,另有一种理解。八面各色镜子依色谱次序围成一圈,他以为是寓意人生命运之轮回循环,境遇之周而复始。这种新的解读,触动我回视自己的人生阅历,的确发现在自己和别人身上,尤其是漫长的人类历史、社会变动中,总能见到类似的事件沿相同的轨迹再度出现,而且祸福相依,因果相应。此画植入多义的意图,原在扩充解读的空间,增大诠释的自由度。刘斌的别具只眼把此画立意带入新的层面,或许说明此种意图已见初效。

2004年6月

(责编:任文(实习生)、赫英海)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