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济南11月26日电 (记者 赫英海) “正法·传承——陈维信、黑伯龙、陈玉圃、张宝珠中国画师生四人展”23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幕。文化部部长蔡武为此次活动发来贺信,认为四位画家的艺术一脉相承,体现了对于中国画传统的认识高度。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画家陈维信、黑伯龙、陈玉圃、张宝珠的200余幅山水画、花鸟画作品,囊括了四位画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陈维信的作品笔力深厚、意境深远;黑伯龙的作品笔墨纵横、格调高雅;陈玉圃的作品笔法简练遒劲、意境空灵;张宝珠的作品运笔自如,意气风发,四位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独特的绘画风格彰显其中。开幕当日,陈玉圃、张宝珠的20余位弟子在现场向老师敬献鲜花,以示尊师重教,书画艺术薪火相传。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在致辞中表示,陈维信先生、黑伯龙先生都是山东籍的中国画大师,他们不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培养出很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在山东乃至中国画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陈玉圃先生、张宝珠先生作为弟子中的佼佼者,继承了两位大师为人为艺的风范。
陈玉圃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画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技法易学,境界难求。中国画特别是中国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都要有所涉猎。除此之外,画家的品格、精神境界、作画状态都会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艺术精品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出来的,即便是偶然成之,这背后也要有多年的艺术修养作为根基。中国画要求“写”,不推崇制作效果,要下笔肯定,直抒胸臆。画家作画的心境要在“无心”的状态,“无心”不是没有心,是无攀援心,无牵挂心,无散乱心……画家要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与中国传统文人君子的思想灵魂是相通的。中国画追求的是真、善、美,不追求感官刺激,不追求张杨欲望。中国文化是追求“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文化,不同于西方“强势竞争”的文化。当今社会已经到了发扬光大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时刻,很多的文化艺术事业需要认真开展,这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
张宝珠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学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几十年前,陈维信、黑伯龙二位先生常对他讲:中国画的真谛不在于学老师,而在于学老师的老师。山水画是以“气”写“神”,老师的老师便是古人,是山水画的千年传统。既然老师用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从艺的真谛,那么,弘扬传统,传承创新,则变成了一种责任。中国山水画艺术是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丰富世界,它不仅表现山川丘壑的美态,而且强调以画家的心性去体会宇宙精神,把握自然生成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创造出一个融化了画家的感觉、心态和历史自然观念的生动的精神化自然。这样的山水画作品,不仅能表达某位画家某时某地的心境,而且表达出千百年来中国画家代代相承的心境,映射着中国哲学的精神。这种艺术境界,是其孜孜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