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经典“旧”作展出“新”高度全靠思想领航

2017年09月12日08:32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经典“旧”作展出“新”高度全靠思想领航

  杨之光 《矿山新兵》

  “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自7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展,后移师广东美术馆继续展出,到广州站顺利收官,其反响一直久久回荡,可谓形成了百年美术的“广东现象”,受到业界和观众的高度认可。据统计,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期间,参观人数超过11万人次。

  一个以经典“旧”作为主要线索串联起来的展览,为何会引发这么巨大的社会反响?在由广东省文联理论研究部、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广东美术发展百年之路”研讨会上,专家们的思索和总结,给出了一定的答案。

  广东艺术家有历史担当

  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主持,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和学者来自全国美术界和文艺评论界,既有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美术百年大展总策划许钦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梁江,广州美院院长、省美协主席李劲堃;也有省评协创会主席、广东文化名人刘斯奋,广东省文联原巡视员、省电影家协会原主席廖曙辉等。参加会议的各文化界专家,对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这个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省文联副秘书长、省评协专职副主席梁少锋表示,回顾广东百年美术史,超脱于这些美术家的个人追求、艺术成就、历史影响之外,更多地感知到广东艺术家身上的那种文化特质、精神品格和历史担当。“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精神品格和历史担当,才有了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才有了中国近现代革命首先发端于广东而不是别的地方、改革开放首先在广东取得先行而不是别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启迪,其中收获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广东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广东美术、广东文艺格局中,更是体现在社会变革的各个层面,而广东的艺术家也在作品中予以最生动的表现。”

  百年广东美术最大价值在时间差

  作为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的学术顾问,梁江则特别指出,本次百年大展花费不算特别多,也没有一件新作品,全是现成的,推出后却产生了广泛影响,让美术界、文化界和全国的观众对广东刮目相看,产生这样的效果,非常值得深思。

  “没用多少钱,而且全是大家早就熟悉的旧作品,却办出一个成功的大展,一般人都能看出这次策展确实有创意。而‘创意’在哪?在于它有厚实的学术依托,最关键之处,在于学术背后的思想洞见。出于多年从事学术的职业习惯,从介入筹展活动开始,我便有一个明确想法:这一展览的架构和所有要素,都应指向一个目标——对百年广东美术的再评价。这次大展的要义,在于对近代,尤其是百年以来广东美术行程的重新审视、重加解读、重作评价。抽绎出‘其命惟新’的主旨,便已赋予百年广东美术新的含义。沿着这一精神主线,便能从已有作品中看出原来未曾发现的价值,人所熟知的东西也能焕发新的意义。我曾多次提到,百年广东美术只谈岭南画派是片面的。原因在于,首先这个说法不全面,广东的西画、版画、漫画、美术教育等都很强,有些影响还超过岭南画派。更重要的是,只强调岭南画派,广东的特征便落到地域性里面去了,价值只在于与京、沪等地域的差异。而百年广东美术的最大价值,其实不在于地域差,而是时间差。由此,我们便突破了与别人比地域差异的思维惯性,站到了制高点上。‘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走变革之路’,广东美术家是站在时代前沿,引领百年中国美术转型变革的,这才是广东美术的最大贡献和历史价值所在。”

  由此可见,美术和所有艺术门类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之一种。没有思想,不会引发创造和创新,没有思想的艺术不可能有文化价值。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这次百年大展是呈现美术领域,但要上升到文化视野,尤其要上升到当代文化发展战略层面去思考,这样对广东文化下一步发展才会有更大启示。(记者 江粤军)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