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书法资讯

金石可镂展才智,方寸之间悟神通——记著名篆刻家阎纂业

2017年04月21日16:36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阎纂业先生
阎纂业先生

在天津书画艺术界,有一位技艺精湛、有口皆碑的篆刻名家,他就是阎纂业先生。

他自幼勤奋好学,学诗文、赏金石、习书画,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阎纂业先生尤其热爱书画及篆刻艺术,从刻第一方印章算起,他在这条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已孜孜不倦地坚持五十多年,可以说是倾一生心血而求之。

阎纂业先生在少年时代初始学习工笔画,从宋院体和近现代工笔画大家于非闇入手,尤其对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很是佩服。对于非闇工稳精细雅致的篆刻更是喜爱有加、非常崇拜,由此他学习印章篆刻一开始便从工稳一路入手。在中学时代又得到著名美术教育家丁秉琛先生的言传身教,后又得到段拭、胡定九、李骆公、华非等诸名家指教,学印论、学篆刻、学诗文、学书法、学绘画。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从老师的教诲到个人的心得,又从个人的心得到老师的再教诲,周而复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阎纂业先生在名师的系统教诲与指导下,上溯秦汉、遍临古玺,下至明清和近、现代各流派大家都多有研习。

青少年时期,阎纂业先生家境贫寒,但这个经历磨砺了他坚强和契而不舍的意志品质,他曾制印“积石不食”以自励。作为老知青的他,就是在上山下乡时期和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仍未放弃过自己的艺术追求。

“三更灯火五更鸡”,阎纂业先的用功程度,从他手上操篆刻刀而磨平又生的老茧就是明证。一方普通的印石往往是刻了又磨、磨了又刻,从两寸高的长方印直至刻成不能再磨刻的扁方石。一遍、两遍、三遍、十遍、十几遍……直至自己和老师、同学都满意为止。

考上大学后,他在天津师大中文系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如鱼得水,如花对月”,这如同为他的篆刻艺术创作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参加工作后,教书育人之余,他仍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五十年的篆刻生涯,五十年的刻苦钻研,五十年的磨而又刻,五十年的操刀老茧。五十年的镕古铸今,他的篆刻艺术也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在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而卓立于当代印林。王伯敏先生在欣赏其篆刻作品后,欣然为其题辞:“方寸之间,气象万千”。韩天衡、刘炳森等书画、篆刻名家都曾为其题辞,赞扬其取得的艺术成就。

阎纂业先生行草书得力于二王,大篆承袭三代,小篆法遵秦汉。以对篆书之精熟,施之于作篆刻。他的篆刻艺术,精致、雄强、茂穆、宏大,融古铸今,富于金石气,书卷气,意蕴深邃,包罗丰富,个性独出,精深博大,自成一派而独树一帜。

对于明清以来的篆刻流派,阎纂业先生曾深入研摹,青少年时代曾一度兼学吴昌硕、赵之谦、黄士陵,旁及皖浙各家。以后便步入印风演变递进的新阶段,宗法上古,借鉴商周秦汉。尚金文、宗古玺、习石鼓、拟秦刻。《十钟山房印举》和《伏庐藏印》等都对其深有影响。向源头汲取滋养,融入自己的创作思路,形成个性特色,高古浑穆气势代替了笔情刀趣,结体多姿,富于变化,徽浙相融,借古开今。

近年来阎纂业先生于精心制作的创作作品中又借鉴了现代艺术的多项元素,作品呈现蓬勃朝气,充满向上活力,雄放潇洒、古朴纯真、丰硕多彩。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创新指导下的继承,他身心投入,钟情不渝,终于成就辉煌。

阎纂业篆刻作品
阎纂业篆刻作品
阎纂业篆刻作品
阎纂业篆刻作品
(责编:鲁婧、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