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创作的作品以及对艺术形式多方面的探索,使之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四十年前,也就是1973年的今天,这位欧洲画坛的巨匠带着和平的愿望在法国南部的穆丹逝世,长眠在地中海边的墓地中。逝世后,人们花了5年的时间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整理。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
1900年-1903年蓝色时期
这时期毕加索生活条件差,加上受教育时染上的忧伤主义,作品弥漫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这时期毕加索的经济好转,绘画对象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转向风华正茂的女孩。
1906年-1910年非洲时期
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
1910年-1914年立体主义
此时的毕加索与布拉克制作第一批拼贴画,立体主义创作达到巅峰。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邂逅芭蕾舞演员科赫洛娃,其后值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一生中最具颠覆性的创作就集中在立体主义时期。张敢以“立体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影响实录”为题,提出立体主义的出现带有“污染性”。
多数人在欣赏立体主义时,认为它引入了四维的概念,四维就是有时间的概念。“在同一个画面里面展示这个人不同阶段的面貌,既可以看到这个人正面的眼睛也看到他侧面的眼睛。这种打破了过去西方传统绘画的表现方式是一种颠覆,改变了观看的方式,这才是立体主义很重要的一个价值所在。”可以说,立体主义解放了视觉,不再以“写实”或是“讲述故事”为欣赏作品的标尺。当抛开这些传统束缚时,艺术家获得了更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