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靈境·人民藝術館

古城西安探索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

本報記者 王 玨 張丹華
2023年09月14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契合時代 融入生活(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

  傳統和現代、古老和年輕,如何融合於日常生活,熔鑄於城市文化的靈魂?“點擊”陝西西安,或許能得到啟示。

  從“考古盲盒”風靡一時,到“盛唐幻境”如夢如幻﹔從“不倒翁小姐姐”蹁躚起舞,到“盛唐密盒”脫口秀寓教於樂,古都西安正以時尚青春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千年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濃縮了中華文明鼎盛時期的精華。近年來,西安在優先保護的基礎上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通過藝術創作、科學運用、視聽化表達等方式,加快文化遺產活化利用。西安的新潮打開方式,是對城市文化傳承的鮮活注腳,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

  文化遺產,需要找到契合城市的時代表達。

  從神秘瑰麗的青銅器、多姿多彩的漢代陶俑,到獨具魅力的唐墓壁畫,陝西歷史博物館推出豐富的展覽和活動。從通過手機小程序聆聽講解,到戴上VR眼鏡領略城牆風採,西安致力於用數字科技讓文物“活起來”。以文物保護為前提,西安深挖城市文化內涵,探索文化傳承的新路徑。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說,要深入挖掘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文化遺產,需要找到融入生活的當代路徑。

  漢服城牆兵馬俑,歌舞樂隊不夜城。唱秦腔、走台步,在百年易俗社,小學員們一腔一調,秦聲悠揚。長安潮、唐詩熱,在大雁塔腳下古詩詞街,有屬於長安的中國式浪漫,人們在燈火闌珊之時,輕聲吟哦。初秋翩然而至,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景觀優美,散步的市民、游學的少年,在這裡探索“大遺址與村民共生共存”,流連忘返。

  “要秉持活化利用,推動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與時俱進,與人民共享,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陝西力量。”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說。

  在不斷融入時代、豐富生活的過程中,西安持續推進文化遺產從“靜態保護”到“動態傳承”的轉變,讓更多人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歷史文化的傳承中。

  萬盞燈火東西市,誰人不知長安城。如今,走進十三朝古都的時空隧道,人們不僅可以聽聞萬裡駝鈴萬裡波的絲路長歌,也能領略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從詩意長安到多彩西安,西安不斷探尋歷史文化活化的密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巳正時分,鼓聲陣陣,文武列隊,隨著宣禮官一聲“開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開門迎客。游客可以在太白酒肆與“李白”對詩,向禮賓官學習唐式叉手禮……

  “我們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營造全唐市井文化生活沉浸式體驗場景,受到了游客的喜愛。大家樂於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反映出文化自信的增強。”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4日 11 版)

(責編:王誼帆、連品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