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數字藝術講好中國故事
核心閱讀
實踐証明,中華美學在當下的數字化浪潮中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人留下震撼而深刻的藝術體驗,生動傳播中華文化。用現代科技打造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獨特意境,是中國數字藝術的重要實踐方向。
數字藝術並不僅有炫目的外在呈現,更要有堅實的文化內核﹔數字藝術創作不僅需要技術手段,也需要文學思維和導演思維。以文化為內核構建數字內容,以數字內容進一步開掘文化內涵,才能讓人們真切體會到數字藝術的魅力。
我們擁有豐富深厚的文化和獨樹一幟的美學,在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領域積累了一定科技優勢。用好數字藝術這一全新的藝術語言,我們完全能夠在國際語境下讓中華文化跨越語言文化差異,更加深入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數字文化產業迎來良好發展機遇,有力支撐數字藝術深入探索。數字藝術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激活豐厚文化資源和中華美學精神,對我國自然、人文、歷史和當代生活風貌進行全維度呈現,在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以及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用數字藝術煥新文化表達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從一朵雪花的故事開始,運用人工智能實時互動、裸眼3D、增強現實、數字影像等手段,向世界展示浪漫空靈的中國意象,在全球觀眾心中留下難忘的冬奧記憶。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等重大項目的視效總設計,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藝術+科技”的跨媒介手段,更好地實現中國文化的數字化轉譯。
寫意與留白是中國畫的藝術特色,也是中國哲學與美學的獨特魅力之一。我從中國傳統繪畫中得到啟發,在數字藝術創作上用現代藝術語言結合中華傳統美學,表現中國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思想。實踐証明,中華美學在當下的數字化浪潮中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人留下震撼而深刻的藝術體驗,能夠在國內國際舞台上生動傳播中國文化。用現代科技打造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獨特意境,是中國數字藝術的重要實踐方向。
我們希望用全新的數字語言展開中國歷史與人文的藝術畫卷。正在建設中的貴州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是全球首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全沉浸式數字體驗館。場館中沒有長征相關實體文物,而是運用全息影像、虛擬現實、三維聲場、機械舞台等科技手段,生動再現從長征出發到遵義會議再到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偉大歷程。在大型全域沉浸式光影空間中,長征這一彪炳史冊的“地球的紅飄帶”宛在眼前,觀眾置身雪山草地或戰斗場景,感受長征的艱苦卓絕。
長征精神是紅色文化重要構成,激發了一代代中國人艱苦奮斗、踔厲奮發。今天,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以藝術創新為切入點,力求通過立體演繹和多維呈現,將長征精神轉化為新長征路上的前進力量。中華文化悠久深厚,以數字藝術對其進行沉浸式呈現,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持續深挖文化資源、煥新藝術表達,將有效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文化建設注入蓬勃生機和不竭動力。
以全維度呈現創造沉浸體驗
當下,數字藝術用聲光電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受到人們歡迎。數字場館、藝術展覽、博物館等城市公共藝術空間作為文化載體,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社會美育的作用。同時,在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以文化為內核,借助數字科技進行持續創新,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普及應用,數字藝術將走向共創共享。
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延續至今,如何將其中的精華有機融入現代生活,我們一直在探索。今年,我們在北京中軸線上,用多媒體打造沉浸式劇場。在《元》這個作品中,古代建筑、光影、聲音、舞蹈甚至觀眾本身都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在這個場域裡,每一個人都是探索者、創作者。此外,為傳承弘揚河洛文化,我們在河南洛陽打造了全國首個沉浸式博物館體驗集群《尋跡·洛神賦》,融合科技與藝術,打造交互體驗,從古今多個層面展示洛陽文化。這是一場與文化遺產的跨時空對話,讓觀眾在沉浸式體驗中加深對故鄉、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依托中華美學實現創新表達,為人們創造美好體驗,是數字藝術面向文化市場、滿足人民需求的有效途徑。比如“瑰麗·猶在境”數字藝術展,從《千裡江山圖》《洛神賦圖》《百花圖卷》三幅古畫中提取意象和元素,詮釋古畫意境。展覽與時尚、舞蹈、茶藝相融合,共同營造出古典與時尚兼備的東方美學體驗。
數字科技是講好故事、激發共鳴的有力載體。相比傳統藝術媒介,數字藝術的最大優勢在於維度。它通過營造沉浸空間全維度呈現故事內容,其中的信息量得到幾何級增長。與此同時,數字藝術並不僅有炫目的外在呈現,更要有堅實的文化內核﹔數字藝術創作不僅需要技術手段,也需要文學思維和導演思維。以文化為內核構建數字內容,以數字內容進一步開掘文化內涵,才能讓人們真切體會到數字藝術的魅力。
著力打造新的中華文化符號
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需要不斷探索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華美學的有效方式。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升級,新媒體是非常重要的創造和表達手段。我們擁有豐富深厚的文化和獨樹一幟的美學,在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領域積累了一定科技優勢,隻要立足中華文化、勇於創新表達,就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有分量的作品,讓更多人愛上中華文化、愛聽中國故事。
在用數字藝術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有三個瞬間令我難忘。首先是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我們將龍鳳、中國結等中國傳統紋樣演繹成流光溢彩的冰舞繪畫,以全新方式展現中華文化。北京冬奧會之后,不少國家的藝術家向我表達了對開幕式演出的贊賞。當我將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設計方案講給國際友人時,他們表現出濃厚興趣,紛紛表示要來中國參觀。這些積極的反饋更加堅定了我用數字科技講好中國故事的決心。我相信,用好數字藝術這一全新的藝術語言,我們完全能夠在國際語境下讓中華文化跨越語言文化差異,更加深入人心。
多年來,我們一直思考如何運用數字藝術打開充滿東方神韻的浪漫畫卷,在世界面前呈現嶄新的中華文化符號。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是一次成功實踐。當黃河之水飛流而下、冰雪五環破冰而出,全場觀眾為之感動。有感動就有共情,有共情就會引發共鳴,進而將具體的體驗鐫刻為人們的共同記憶。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在於用科技和藝術相融合的手段打造獨特美學體驗,創造出令人驚喜和感動的文化產品。
講好中國故事,要用好市場手段﹔讓高品質文化產品走向海外,尤其要打造具有國際水准、生動傳播中華文化的現象級系列作品,與全球觀眾進行對話。數字藝術企業也要與高校科研單位進行聯動,通過跨學科建設培養更多優秀數字藝術人才。
新時代為數字藝術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廣大數字藝術工作者對中華文化懷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擁有無比豐富、源源不斷的創作資源。在多次參與大型國際藝術演出創作后,我們心中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感愈加強烈。我們將繼續探索,繼續用數字藝術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王志鷗為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藝術與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