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大美70年·身邊的變畫

付繼紅 於園媛
2019年12月06日08: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大美70年·身邊的變畫

① 王晶/繪

② 金川/繪

③ 舒莎/繪

④ 廖俊立/繪

⑤ 臧亮/繪

⑥ 付繼紅/繪

本期主題:食

創作院校:四川美術學院

指導教師:付繼紅

①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大多數人還在溫飽線掙扎。很多人吃的都是雜糧粗面、野菜稀飯,白菜、土豆是為數不多的蔬菜。白米、白面是老百姓一年到頭最奢侈的念想。“吃了嗎?”民以食為天,鄰裡見面打個招呼,填沒填飽肚子是最大的關切。

② 物質匱乏時期,食品限量供應,買什麼都要憑票証。那時候,普通人家餐桌上的菜肴非常單調,老百姓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隻有逢年過節時,家人才會圍坐一起,“幾近無限量”地包頓餃子。那幾乎是一家老小的“盛宴”了。

③ 忽如一夜春風來,生產力解放,糧食夠吃了,肉類、蔬菜也多了。糧票、肉票、油票、糖票等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餐桌上開始呈現前所未有的豐盛。隨著國門的打開,“洋餐廳”漸漸進入中國。以前,“下館子”是一件令人眼饞的事兒,現在,獨具特色的美食城在各地興起,花式小吃和菜品給人們的味蕾帶來新鮮的體驗。

④ 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食品豐富起來,多種菜系開始在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出現。隨著生活越來越富裕,中國菜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胃口,俄羅斯美食、法國大餐、意大利比薩、日本料理、韓國燒烤紛紛進軍中國,中國人不出國門便能吃遍世界。

⑤ 21世紀初,大魚大肉不再受追捧,人們更看重食品的綠色、健康。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精”,居民的飲食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有機農產品逐漸佔領各大超市,吃東西前先看看卡路裡含量成為很多都市白領的習慣。粗糧、野菜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睞,重新成為飯桌上的新寵。

⑥ 隨著餐飲業的發達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外賣點餐成為許多消費者的需求。打開電腦或手機,五花八門的菜品就躍入眼帘,想吃什麼點什麼,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美食。到了不熟悉的外地,手機軟件隨時可以推薦口碑好的餐廳、有特色的地方小吃。無論飲食方式怎麼變,“吃”承載著人們果腹的欲望、溫暖的願望、幸福的渴望,在飲食的天地裡,願每個人吃得好,心情也好。

(責編:杜佳妮、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