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古建工匠操刀美顏北京胡同

北新橋31條街巷本月修葺完成,盡顯古都風貌

2019年05月22日08:5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古建工匠操刀美顏胡同

上圖為昨天,北京東城區北新橋街道東直門南北小街,沿街建筑立面經過封堵“開牆打洞”、修繕重建后,恢復了古朴典雅風貌。記者 和冠欣攝

胡同深處,砌磚抹灰的師傅個個身手不凡。修一段磚牆,磚縫得拿著尺子精確到毫米﹔牆根砌幾層磚,隻能單數、不能雙數,這都是古建行當裡的“鐵規矩”。

去年8月,這些古建工匠們被緊急從故宮博物院、清西陵等古建工程上抽調到北新橋,參與31條街巷的環境整治提升。“師傅們在修復古建筑多年,手藝地道,修繕胡同當然更內行。”施工方北京城建亞泰集團項目執行經理趙坤道出了找古建工匠修胡同的真正原因。據悉,目前該工程正在收尾,月底31條街巷就將修葺完成,再現古都風貌。

修故宮的師傅修胡同

前不久,后永康北巷修葺完成。在這條胡同裡住了50多年的王女士感嘆:“真像我小時候的胡同。”

這幾個字的評價讓趙坤格外感動,他覺得手藝被認可了。

10個月前,北新橋31條街巷啟動環境整治提升。這31條街巷加起來總長度近20000米,除了要拆除違法建筑、封堵“開牆打洞”、危房修繕重建外,還要對沿街立面的“門、窗、牆、牌、匾、檐、線、管、罩、綠”這10個要素進行整治提升。沿街的建筑裡不少都是古建筑,留存古都風貌是“硬杠杠”,不能因為改造丟了京味兒。

如何留住這京韻京味兒?與以往的工程不同,北新橋這31條街巷的施工隊不只是干建筑工程的,手裡還握著古建筑和文物保護的資質。施工前,趙坤專門抽調了5支古建施工勞務隊,還聘請了3位古建筑專家擔任技術顧問,打磨施工方案。

“古建工匠參與街巷環境整治,更加有助於傳統民居的保護與改造,這些工匠們大都具有較強的文物保護意識和古建筑施工經驗,參與過故宮博物院、清西陵、沈家本故居等多項古建仿古工程。”他說,由於南小街、海運倉、后永康胡同等多處院落建筑屬大木結構、合瓦屋面,師傅們專門採用了小停泥古建牆面、磚雕等古建修復手法。

修復全按古建規矩來

施工前,師傅們圍著周邊幾條胡同“考察”了許久,得出的結論是:“不規矩。”

古建行當裡有不能被打破的鐵規矩。即便是最常見的磚,怎麼碼、砌幾層、縫隙留多少都有講究。比如胡同牆根下、外牆離地凸出來的“下肩”,“這下肩砌磚不能砌雙數。”趙坤說,古建講究“單數為陽”,房子這下肩的層數隻能是單數。

再比如磚縫。北新橋這31條街巷的很多胡同裡都用上了古建牆面貼片。按要求,磚縫必須控制在3到5毫米之內,而牆砌到最高處必須是整塊、不能是半塊。這就格外考驗師傅們的手藝:胡同的院牆高矮不均,師傅們就得在一道道磚縫上調節誤差,還不能讓人看出來磚縫尺寸不一。全都做到了,才能保証院牆的完整美觀。

牆面砌筑完成后也不意味著完工了,還要依次經過墁干活、打點、墁水活和沖水﹔之后,師傅們再將牆面磨平,用“磚藥”將磚的殘缺部分和磚上的砂眼填平﹔還得沾水打磨,以求得色澤和質感整體一致﹔直到最后才用清水將整個牆面沖洗干淨,顯出“真磚實縫”效果。

百十來座門樓得復原

如果遇到與傳統風貌不符的,趙坤還得跟居民挨家挨戶協商,拿出改造方案。截至目前,已經有80座門樓被復建、60座門樓被修繕。

到了海運倉社區等老舊小區,難點則變成了拆違。這些老舊小區裡,佔用公共綠地、私自圈地、硬化地面、私搭亂建已是常事。經過多輪溝通,才得以拆除違建、恢復景觀綠化,“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拆了1000多處違建,意味著要與1000多戶居民溝通,每戶都得反復幾輪互動,才得以成功。”施工方北京城建亞泰集團副總經理劉建生說。

違建拆除后,騰出的空地上建起“口袋公園”“街心花園”,目前已有8處公園完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提升中,街巷中還升級了不少便民設施:胡同拐角處增添了石材或鐵藝作護角,起到了防撞功效﹔部分院門口還安裝了坡道護欄扶手,方便老人行走台階。(記者 曹政)

據介紹,這31條街巷目前總體進度已完成了98%,目前正在收尾階段,預計本月底將全部完成。

(責編:魯婧、赫英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