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齊白石故宮大展:草虫世界裡參透世事

劉倩
2018年07月19日08:54 | 來源:雅昌藝術網
小字號
原標題:齊白石故宮大展:草虫世界裡參透世事

  “清平福來”是齊白石的一幅畫作,畫面是一位老者擎一隻青色瓷瓶,蝙蝠翩翩飛來,寓意和平與幸福。

  以這幅畫作的寓意作為展覽主題,故宮博物院在午門展廳迎來了“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齊白石被稱作“人民藝術家”,此次展覽則是以故宮博物院與北京畫院關於齊白石的200余件諸如蝦、蛙等不同題材的書畫、篆刻,為故宮每天的8萬游客們串聯起了一個喜聞樂見的齊白石。

  1954年,故宮承乾宮曾舉辦過“齊白石繪畫展覽會”,轟動一時。時隔64年,齊白石再次“進宮”。於是,這個暑期,故宮午門雁翅樓展廳的齊白石特展,與文華殿的吳昌碩大展,“南吳北齊”兩位近現代藝術大家成為一大看點。

“鐵筆生花”吳昌碩書畫篆刻藝術展中,最后一展品吳昌碩的《缶老手書白石潤格》

  “鐵筆生花”吳昌碩書畫篆刻藝術展中,最后一展品吳昌碩的《缶老手書白石潤格》。

  看展之前,先來回答一個許久的疑惑:以古代書畫收藏與研究為核心的故宮博物院,為何會在今年連續推出近現代書畫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今天正式解答了這個問題:去年9月,“千裡江山”展出的時候,展覽最后一部分“借古開今”單元裡展出了一張吳昌碩的青綠繪畫,引起業界不少討論,這引發了故宮博物院對於吳昌碩的興趣,於是,故宮博物院今年6月在文華殿舉辦了吳昌碩大展。巧合的是,吳昌碩展覽最后一件作品與齊白石有關,是吳昌碩的一封手書《缶老手書白石潤格》,同樣引發了學界關注,這又引發了故宮博物院對於齊白石的興趣,也就是此次“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的由來。所以,故宮博物院今年先后推出近現代藝術大家展覽。

  此次展覽由故宮博物院與北京畫院共同舉辦,2018年7月1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在故宮午門和西雁翅樓展廳展出。午門展廳部分將持續到8月12日,西雁翅樓展廳部分將持續到10月8日,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參觀。我們也借此預告,吳昌碩展覽結束之后,文華殿每年一度的9月秋季書畫大展將推出四王。

  齊白石“和平使者”的身份,成為此次展覽的基調與和暗含線索。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大會將“國際和平獎”授予年過九旬的老藝術家齊白石。

  展覽序廳制作了齊白石“國際和平獎”的頒獎儀詞:“正因為愛我的家鄉,愛我的祖國美麗富饒的山河土地,愛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費了我畢生的精力,把一個普通中國人民的感情畫在畫裡,寫在詩裡。直到近幾年,我才體會到,原來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1956年9月1日,周恩來總理出席“授予齊白石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金儀式”並與齊白石親切交談

  1956年9月1日,周恩來總理出席“授予齊白石世界和平理事會國際和平獎金儀式”並與齊白石親切交談。

齊白石獲得“國際和平獎”証書

  齊白石獲得“國際和平獎”証書

  齊白石獲得的“國際和平獎”獎狀的左頁,是畢加索繪制的和平鴿。內容文字是由歐洲問題研究專家、中國社會和學院歐洲研究所前所長陳樂民書寫。

齊白石獲得“國際和平獎”獎章

  齊白石獲得“國際和平獎”獎章

  展覽展出了齊白石獲得的“國際和平獎”証書與獎章、“人民藝術家”獎狀等珍貴文獻,白石老人與周總理的合影等歷史照片,還有畫家為毛主席創作的《益壽延年》,為祈願世界和平創作的《和平》、《清平福來》等作品,呈現了老人榮譽滿載的一生,以及他對“和平”一詞的深刻理解。

齊白石 《清平福來》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 《清平福來》及兩枚印章,北京畫院藏

上的兩枚印章《風前月下清吟》和《木人》

  《清平福來》上的兩枚印章《風前月下清吟》和《木人》

  齊白石入畫多取材源於生活,生動自然,頗有趣味性切寓意吉祥。所以用物品寓意,是齊白石畫筆下常用的方法,這幅《清平福來》同樣是諧音寓意:老者手持“青瓶”,寓意“清平”,象征和平、逸閑散淡,心中愉悅。飛來的是蝙蝠,“蝠來”諧音“福來”,所以叫“清平福來”。

  這幅畫是齊白石和平鴿系列作品中的代表作品,畫面以鴿子、雁來紅來直觀的表達“和平”的象征:三枝紅色紅線淡墨的葉子,與墨色濃重的鴿子呈現出濃淡相間畫面與構圖,鴿子紅色喙爪又與紅葉互相呼應。篆書題款中正平和,以墨書題跋終結畫面,成為整體章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此畫構圖飽滿,筆墨充實,營造出一個安寧祥和的境界,恰當而又含蓄地表達了和平安寧的主題。

  鴿子是白石老人晚年花鳥畫藝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新中國成立以后,從一個舊社會的民間畫師成為新中國的人民藝術家。筆下的藝術主題也發生了轉變,他要用繪畫祝福祖國萬歲、祝福世界和平,因鴿子寓意和平,故他晚年大量繪畫和平鴿,以鴿子來歌頌太平盛世,並向世界和平理事會獻禮。齊白石對鴿子這一題材進行了開拓與創新,為了畫好鴿子,白石老人在家裡飼養鴿子,觀察寫生、摸索研習,自成一格,這一幅《和平》畫作尤其代表了齊白石這一類型繪畫的風格面貌。(此作品由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研究員馬明宸解讀)

齊白石《飛鴿》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跋:大翅不要太尖且真

齊白石《飛鴿》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跋:大翅不要太尖且真

  1951年,當時已是九旬老翁的齊白石,為了祝賀“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召開,准備創作一幅《百花與和平鴿》。但是此前,白石老人並沒有畫過鴿子,於是就讓弟子許麟廬買來一籠鴿子,仔細觀察他們密室、打斗、嬉戲、起落。

  在北京畫院現存的畫稿中,依然能夠看到老人在畫稿中著名“大翅不要太尖且真”、“尾宜長”等字樣。齊白石還將自己畫的鴿子與畢加索畫的鴿子做了對比:“他畫鴿子時,要畫出翅膀的振動。我畫鴿子時,畫翅膀不振動,但要在不振動裡看出振動來。”

齊白石《大利圖》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大利圖》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這幅作品同樣是用荔枝來寓意“大利”,荔與“利”諧音,寓意“吉利”,此畫中滿筐新鮮荔枝,寓意“多吉多利”。荔枝這一題材在齊白石筆下並不少見,齊白石對荔枝的喜愛或許來源於他早年“五出五歸”的游歷生活。他曾三客欽州,對荔枝一見鐘情,與欽州友人共賞荔枝,盛贊荔枝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這幅作品中,一籃沉甸甸的鮮紅荔枝,配以新鮮的枝葉,令人垂涎。

  齊白石刻有一方印章,名為“要知天道酬勤”。

  這不僅是他對自己的勸勉,更一語道出了這位藝術大師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勤奮。而勤奮背后的原委,想必是老人對藝術的一份摯愛。

  齊白石深知勤奮的重要,他廣習前人筆墨,又以“餓死京華,君等勿憐”的決心進行“衰年變法”。在師法青藤、白陽、八大、石濤的基礎上,開始注重學習趙之謙、吳昌碩等海派畫家的長處。歷經十年,終自創一格,開“紅花墨葉”一派,作品之豐,無人能出其右。

趙之謙 《一團富貴圖》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趙之謙 《一團富貴圖》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古人喜歡寄物予情,愛吉祥如意,於是便常以自然物來表現自己的理想與期盼。晚清時期,寓意吉祥的博古圖十分流行,這幅趙之謙的畫作也是如此。

  畫面描繪了一枝牡丹在圓盂中盛開,另有竹筍、靈芝等花卉、蔬果。牡丹象征富貴,此畫寓意“一團富貴”,這幅畫的圓瓮以篆書入畫,筆簡意豐,花卉、蔬果或是以沒骨法,或是勾勒,巧妙地把一團富貴的民間美好願望。趙之謙的金石書法功力深厚,並以金石入畫,注重用色,講究雅俗共賞,而這些特點則在吳昌碩、齊白石等藝術家的筆下得到了繼承和進一步發揮。

吳昌碩 《荷花軸》 紙本墨筆 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 《荷花軸》 紙本墨筆 故宮博物院藏

  吳昌碩的藝術對齊白石影響很大,在齊白石的大寫意花鳥中,例如雁來紅等形象經常透出吳昌碩的影子。齊白石在日記中多次提到對吳昌碩作品的臨摹和學習,而且吳昌碩書法入畫、金石入畫等用筆都影響了齊白石的創作。

  吳昌碩的繪畫以大寫意花卉為知名,他非常喜歡表現各種花卉,其中荷花也是其常見擅長的題材之一。此立軸以淡墨為主,在畫面中心的位置表現了一片正面視角的荷葉,葉脈更為重一些。荷葉用墨濃淡變化豐富又和諧,荷花線條用筆舒朗,有的正盛開,有的則含苞待放,充滿生命力。

  陳師曾 《秋園冷艷》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陳師曾力倡文人畫,是齊白石一生最大的“伯樂”和推動者,此立軸飽滿的構圖表現了秋日園中盛開的花草,其中葵花為主體,淡黃色的花瓣向下低垂,有的盛開,有的含苞待放。其莖葉以寫意的方式忽略了一些細節,但強調了整體的細長感和交錯關系。下方的老來紅繼承了吳昌碩的畫法,也開啟著齊白石的大寫意之路。

齊白石《三余圖》 軸 紙本 設色 130×32cm 1932年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三余圖》 軸 紙本 設色 130×32cm

1932年 北京畫院藏

  此幅作品構圖極為簡潔,畫面中的三條小魚純以水墨繪成,以淡墨繪制魚身,整幅畫面不著一水,卻將魚兒在水中自由游憩的動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借用“魚”與“余”的諧音,以繪制三條小魚的形式來象征“三余”,是古人教育后學珍惜時間的典故。齊白石並沒有將寫詩作畫視作難事,而是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種情緒調節和放鬆方式,正是這種心態使得齊白石分外珍惜時間,勤奮好學。(此作品由北京畫院展覽部薛良解讀)

齊白石《雛雞小魚》 紙本設色 142.0×41.5cm 1926年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雛雞小魚》 紙本設色 142.0×41.5cm

1926年 北京畫院藏

  此幅作於1926年的《雛雞小魚》是齊白石花鳥畫成熟期前后,盡顯情趣與深意的重要作品。稱其重要理由有二:其一是畫面所呈現出的那份幽默,畫的是一群毛茸茸的雛雞在岸邊眼巴巴地盯著河裡的小魚自由自在地游弋。它們太想捉到那些小魚美餐一頓了,但它們不是鴨子,無法下水,隻能在那干著急了。如此富於童趣的作品,恐怕非齊白石莫屬。其二是因為畫上題寫的一段對“寫生”與“寫意”兩者關系的重要表述。“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隻重其形。要寫生而后寫意,寫意而后復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此段文字將“善寫意者”與“工寫生者”各自的偏頗之處加以分析,而核心是對中國藝術的“神”與“形”理念作深層次的索求,文字不多,但卻以他藝術家獨特的視角與自身實踐提出了“寫生”與“寫意”須互相結合方能“神形俱見”的繪畫美術理論。總之,這幅齊白石的《雛雞小魚》無論畫作還是題跋,都於生動之余極具哲思,意味深長。(吳洪亮)

齊白石《蝦》 紙本墨筆 134x33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蝦》 紙本墨筆 134x33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畫蝦在畫史中可謂是前無古人,每當人們提到齊白石,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筆下那些活靈活現、晶瑩剔透的蝦。齊白石開始畫蝦時主要是以前人為師,多參照八大山人、鄭板橋等人的構圖和畫法,在經歷了三變之后齊白石畫的蝦已經頗具個人特色了,開始借用墨色的濃淡變化來表現蝦軀的質感,同時注重蝦軀的彎曲與蝦須的變化來展現蝦在水中游動的動態,這樣一下子齊白石筆下的蝦就變得活起來。

齊白石《芋蝦圖》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題跋:余畫蝦已經四變,此第五變也。

齊白石《芋蝦圖》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題跋:余畫蝦已經四變,此第五變也。

  到了《芋蝦圖》的第五變時,齊白石畫蝦已經大膽的刪減多余的小腿,並在蝦頭部的淡墨中加入一筆濃墨,將蝦的形象進一步提煉、概括,而齊白石畫蝦也真正進入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齊白石《南瓜》 紙本設色 139x34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南瓜》 紙本設色 139x34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關於齊白石的勤奮,或許可以從本次展出作品的題跋中讀出些許意味,“昨日大風,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足之,不教一日閑過也。(《南瓜》題跋)”據他的學生回憶,齊白石一生作畫不歇,僅有兩日輟筆,一日乃其母過世,一日便是這大風之日。眾人皆知白石老人擅長畫蝦,卻不知他為了畫好蝦游走時的神態,花費了多少心力。為此,展覽特別挑選出齊白石不同時期畫蝦的變化,觀眾可以從中體味畫家創作時的良苦用心。

展覽現場還原齊白石畫室

  展覽現場還原齊白石畫室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齊白石在他的草虫世界中參透了世事哲學境界,飽含了中國藝術的寄情之味。

  他畫“草間偷活”,來表達自己身處亂世的人生感悟;他畫“油燈飛蛾”,來表達對弱小生命的深深愛憐。可以說,齊白石的草虫正是用“一花、一曹、一虫”在描繪他心中的世界,甚至在其中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

齊白石《草間偷活》 20x40.5cm 紙本水墨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草間偷活》 20x40.5cm 紙本水墨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筆下的小虫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筆下的小虫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在北京畫院收藏的齊白石作品中,有兩百多件隻畫工虫,而不畫花卉,沒有落款,也沒有印章的畫稿。據齊白石的弟子婁師白回憶,因為齊白石的草虫很受歡迎,他擔心自己年老后受視力限制,不能再畫工細之作,於是在六七十歲左右,趁眼力尚好,預先畫了一批工虫,待以后不能畫時再補畫花卉。從北京畫院收藏的這批草虫畫稿和婁老的回憶來推測,它們很可能是齊白石在早年的畫稿上添景而成。這批畫稿大多隻畫一兩隻工虫,很少有繪多隻的畫稿,像這樣在一幅之上繪九隻工虫的更是極為罕見。(呂曉)

齊白石《牽牛蜻蜓》 紙本設色 102x34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題款:齊璜

  齊白石《牽牛蜻蜓》 紙本設色 102x34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題款:齊璜

  牽牛花又名喇叭花,花形似喇叭,色彩艷麗,生命力極強,潑辣耐活,是農家園中常見之花,也是白石老人常畫的題材。關於齊白石畫牽牛花的緣起還有一段佳話:梅蘭芳因習藝而愛牽牛花的艷麗色彩,在宅中種植牽牛花數百種。1920年,初定居北京的齊白石隨齊如山第一次拜訪梅蘭芳,見齋前的牽牛花開著碗口一般大的花朵,由此萌發了畫大牽牛花的興致,后幾經摸索最終成為白石老人最富特色的花卉題材和經典形象。

  從此幅《牽牛花》可以看出齊白石藝術創造的能力:花朵的塑造用縱向的側鋒三抹,橫向一抹,再點兩筆淡色,花形特征便以極簡潔的六筆寫了出來,而且完全發揮了中國畫的筆法;花葉用花青調淡墨勾寫,與花朵形成冷暖色彩對比,相映成趣。(馬明宸)

齊白石《荷花蜻蜓》 紙本設色 133.5x34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荷花蜻蜓》 紙本設色 133.5x34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這幅作品所描繪的是初秋荷塘的景象,蓮蓬已熟,荷葉開始枯敗,葉稈彎折下來,枯葉間仍開放著兩三朵荷花,但花瓣也已開始凋零,蜻蜓在荷塘上振翅而飛。白石老人通過墨色與赭石色的交互對比使秋天的意味躍然紙上。荷葉從邊緣至中心墨色由深而淺,葉脈看似寥寥幾筆隨意而為,卻讓荷葉有了凹凸的立體感。紅荷或挺立於荷葉之上或藏於荷葉之中,挺直有力的荷梗在畫面上交錯穿插,雖是殘荷之景,但多了生命的力度,並無悲秋淒婉的感覺。

  白石老人一生愛荷,當白石老人晚年在京執筆畫荷時,除了愛荷花出淤泥不染的品性,應該也會想起在星斗塘老屋的種種回憶,以及遠在家鄉的親人的音容笑貌吧。(羅元欣)

齊白石《秋聲》 133x33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秋聲》 133x33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這幅《秋聲》畫芋葉蟋蟀,四片芋葉中,純用水墨的三片肥厚蔥郁,尚能挺立如初,用赭石繪成的那片莖已低垂,即將枯萎,既暗示秋天已至,彎曲的動勢也將觀者的視線引向葉下的一對蟋蟀。它們似乎也感知到季節的變換,雄虫奮力鳴叫,吸引來自己的伴侶。老人在畫幅右上方題寫畫名《秋聲》,使觀者從這幅靜止的作品中似乎也能聽到蟋蟀的歡唱。

  在齊白石漫長的一生中,一半以上都是在鄉村中度過的,從挂書牛角的牧童到行走於鄉間的雕花木匠,從以畫養家的鄉間畫師到借山而居、向往陶淵明一樣隱居的文人畫家……齊白石一直生活在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未被現代文明沖擊破壞的鄉村。晚年定居北京后,仍對早年寧靜的鄉居生活念念不忘,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體現出鄉村生活的經驗與懷念(呂曉)

  齊白石 《詩畫合頁》 北京畫院藏

 

 

 

  “西風昨夜到園亭,落葉階前一尺深。且喜天工能反覆,又吹純色上枯藤,白石山翁自今年前三月有事以來,新作詩最少,故作畫皆舊句。”

  清末花鳥畫盛氣一時,出現了虛谷、任伯年、吳昌碩等名家,齊白石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且詩書畫印俱佳。這一套共冊頁共十二開,全面展示了齊白石的藝術造詣。其中六開描繪佛手、玉蘭、紫藤、葫蘆等植物,另外六開則是題跋。

《工虫畫冊精品》(八開) 冊頁 紙本設色 34x27cm 1949年

 

 

 

  《工虫畫冊精品》(八開) 冊頁 紙本設色 34x27cm 1949年

  這套八開冊頁每開均以工筆草虫配以不同的場景,草虫極工細,而配景極簡潔。值得注意的是,畫中幾開的題字都提到了自己家鄉湘潭的地名。其中第一開和第八開都提到“借山館”,齊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塢的星斗塘,1900年,他用為江西鹽商作畫得的銀子在梅公祠買了一處房屋,取名為“借山吟館”。

  這套冊頁據說創作於1949年,很難想象時年89歲(實為87歲)的齊白石還能畫如此工細的草虫,這些工虫應該都是六七十歲預先畫好,而在晚年配景而成。精細入微的草虫與晚年已入化境的大寫意花卉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不愧為其工虫花卉之極品。

午門展廳入口處,齊白石的一枚印章“中國長沙湘潭人也”

  午門展廳入口處,齊白石的一枚印章“中國長沙湘潭人也”。

  在午門展廳入口處,以齊白石的一枚印章“中國長沙湘潭人也”為開端。這枚印章與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遙遙相望,呼應了兩位湘潭老鄉對“清平福來”的努力與向往!更重要的是此次故宮博物院還拿出了1951年齊白石為毛主席創作的《益壽延年》,應視為齊白石近年來展覽的一次高峰呈現。

 齊白石《益壽延年菊花圖》紙本設色

174.5x69.8cm 1951年 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創作於1951年,是齊白石的晚年佳作之一,是齊白石為給毛主席祝壽而創作的大幅設色作品,其選用菊花這一傳統祝壽元素作為是圖的主題,皆因菊花象征著吉祥長壽與高雅正直。在構圖上,白石老人講本圖中的菊花分為三組,以L型排列,此構圖更能呈現出穩定飽滿的視覺效果。畫中菊花以黃色和粉紅色組成,既協調自然,又充滿喜慶氣氛。整幅作品構圖、雲幣飽滿,設色艷麗喜慶,是非常成功的祝壽佳作。此圖是1954年撥交自人大常委會典禮局的主席禮品。

 

齊白石的102枚印章展出於曾經《千裡江山圖》的展廳位置

  齊白石的102枚印章展出於曾經《千裡江山圖》的展廳位置

  白石老人自號“三百石印富翁”,但其治印數量絕非僅僅如此。北京畫院從收藏的三百方印石中挑選了102方用以呈現“白石篆字”的成就。他刻“大匠之門”不忘自己木匠出身,以匠人精神淬煉心性,終其一生成就藝路。他刻“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年登耄耋仍自食其力,不肯過坐享其成的安逸生活。這些印文就像是齊白石內心的寫照,帶著觀眾一步步走進他的藝術。此次展覽中,102方印展出於午門展廳中心位置。

齊白石《老當益壯》 139.5x48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老當益壯》 139.5x48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題跋:老當益壯 寄萍堂上老人齊璜再三依樣。因日來天氣清和,一揮而就。據了解,凡是題跋中有“一揮而就”表明這是白石老人自己比較中意的作品。

  古人雲: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老當益壯”是這一單元的主題,白石老人極富天真逸趣以及對普世的關懷和情感,這使得他的作品充盈著對萬物生靈的愛,然后將這份真切的情感凝聚於腕下筆端。齊白石乃厚積薄發、大器晚成之人,所以暮年的齊白石尤其愛“老當益壯”這一題材。

齊白石《延年酒》 137.5x34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延年酒》 137.5x34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叢菊》 紙本設色 136x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白石山翁。踏花蹄爪不時來,荒棄名園隻蔓苔。黃菊獨知籬外好,著苗穿過者(這)邊開。

  齊白石《叢菊》 紙本設色 136x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白石山翁。

踏花蹄爪不時來,荒棄名園隻蔓苔。黃菊獨知籬外好,著苗穿過者(這)邊開。

  這幅作品呈現出齊白石花鳥畫對傳統文人畫境界的轉變:畫中的菊花花團錦簇,燦爛開放,張揚著無限生命力,怒放的菊花不是悠然生長於東籬之下,而是掙扎著伸出籬笆之外,這正是白石老人通過花卉畫來表現對束縛的突破和對生命的渴望。齊白石筆下的花卉鮮活艷麗,富於生命力,或以盆栽,或用籬圈,生命之美張揚於其中,沒有半點酸腐氣,也沒有一絲玄虛味,得之於生活,發之於肺腑,給人的感覺親近而平易。它們都被賦予了世俗的意趣,齊白石畫中呈現的是一個人化的自然,他轉變了傳統文人畫寄寓的孤傲落寞感受,同傳統文人所畫的無根之蘭、空谷幽花中寄寓的孤傲嫻雅、超然物外的寂寞感受劃開了界限,完全是不同境界,屬於兩個時代。撰文:(馬明宸)

齊白石《壽桃》  紙本設色 179x48.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題款:花實各三千年。寄萍堂上老人齊璜心安氣和時一揮而成。

齊白石《壽桃》 紙本設色 179x48.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題款:花實各三千年。

寄萍堂上老人齊璜心安氣和時一揮而成。

  壽桃是白石老人晚年經常描繪的題材之一,採用了我國民間流行的“討口彩”的方式,除了圖繪實物,還往往用題跋點出、寄予美好的願望,象征著多壽多福。這件《壽桃》作品的重點處於對角線的中下方,以沒骨大寫意繪成的壽桃碩大,造型古朴厚重,並施以明麗的洋紅和局部的檸檬黃渲染,布局疏密有致。題款“花實各三千年。寄萍堂上老人齊璜心安氣和時一揮而成”。不難看出,這件作品在技法上上溯徐渭、揚州八怪,又吸收了趙之謙、吳昌碩以金石書法入畫的方法,再融匯以自己個性化的筆墨操作方式。(陳倩)

齊白石《柴耙》 紙本水墨 133.5x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柴耙》 紙本水墨 133.5x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柴耙》畫中用粗筆焦墨從上到下、頂天立地地畫出一把柴爬,構圖巧妙,造型朴實且富有表現力。柴爬,這種農具在南方農村極為常見。齊白石在畫這個沒有什麼“形式感”的柴爬時,一定投入了他對鄉土的依戀和深深的懷舊之情,這種感情可能和我們這代在城市長大的人對玻璃彈珠、發條青蛙這些兒時玩具的懷舊情結頗為相似。柴爬入畫讓人倍感親切,這種形式已經和心理、歷史、情結發生了連接,因此從純形式上看起來突兀的柴爬在熟悉齊白石的觀者那裡十分自然、得體,加上對題詩的閱讀,大大地豐富了畫的內容,這種“看似尋常最奇崛”的題材與詩的結合,充分顯現了齊白石不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創造才能。(張楠)

齊白石《紅梅圖》 67.5x43.5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紅梅圖》 67.5x43.5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這幅《紅梅圖》中的藝術形象枝干造型平實,樹干雖然飽經風霜,疤痕累累,但是並沒有過度夸張的欹側虯曲,梅枝柔韌富於生意,用筆也沒有那樣勁挺孤傲,而是婉轉紆徐、平凡質朴,這種平實的造型給人的感覺親近而自然,再加上紅色的花朵,更增加了梅的世俗意趣。感覺這是一株生長在庭院裡的梅樹,而不是超然世外的山野之梅。這一類的文人畫題材到了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注入了強烈的世俗精神,也正是在這些畫中我們才能看出齊白石對於文人畫的創造,看到齊白石賦予它們的世俗意趣。另外白石老人的花卉畫題跋都是家常語、平常話,沒有半點酸腐氣,也沒有一絲玄虛味,得之於生活,發之於肺腑,和他筆下描繪的鮮活生動的世俗生活世界相吻合。(馬明宸)

齊白石《李鐵拐》 133.5x33.5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李鐵拐》 133.5x33.5cm

無年款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李鐵拐是齊白石最愛畫的題材,北京畫院所藏《李鐵拐》圖稿及作品就有八幅之多。在其中一幅《李鐵拐》中,就題著“葫蘆拋卻,誰識神仙”,而另一幅《乞丐圖》畫一乞丐席地而坐、蓬頭垢面、執箸欲食,貌似李鐵拐,題為“臥不席地,食不炊煙,添個葫蘆便是神仙”。看來在齊白石眼中,神仙與乞丐不過差一個葫蘆罷了。郎紹君也認為:“白石晚年還喜歡畫李鐵拐。老人在傳說的八仙中獨選這位垢面蓬頭的人物,是深有寓意的。他描畫的著力點在李鐵拐仙質與乞丐的統一,題句則表達對不識真仙的世人的遺憾。”

齊白石 蛙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 《鯉魚爭變化》 紙本水墨 98x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此畫名為《鯉魚爭變化》,畫了十隻憨態可掬的青蛙。為什麼叫“鯉魚爭變化”呢?恐怕要從齊白石的另外一幅畫作中找到可能的解釋。那是齊白石應老舍的命題“蛙聲十裡出山泉”所畫,畫的是在山泉裡一群蝌蚪隨水搖尾而出。這幅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沒有直接畫青蛙來表現蛙聲,而是畫了一群蝌蚪從山澗緩緩游來。這件作品成為齊白石常常被提及的一幅代表作。而其中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題跋中講的是青蛙,而畫的卻是蝌蚪。以此為基礎再回到這幅《鯉魚爭變化》,青蛙從蝌蚪演變而來,那麼中國有句古話叫“鯉魚跳龍門”,中國人說升官發財,考狀元、考大學,榜上有名經常會用“鯉魚跳龍門”來形容。鯉魚化身為龍,跟剛才蝌蚪變青蛙的相似之處就是這“質”的飛躍。尤其是,一個“爭”字帶活了整幅作品,可謂寓意無窮。(吳洪亮)

齊白石《清白傳家圖》 紙本墨筆 136.5x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題款:清白傳家圖。余少時衡山陳世珠畫菜小冊秘藏之,此時不知歸誰耳。白石畫此感記之。

  齊白石《清白傳家圖》 紙本墨筆 136.5x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題款:清白傳家圖。

余少時衡山陳世珠畫菜小冊秘藏之,此時不知歸誰耳。白石畫此感記之。

  象征清雅、高逸的“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在畫中是常見的,而白石老人以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白菜入畫,又是極有趣味的。畫中的六棵白菜,皆以水墨為之,用筆純熟,墨色變化豐富,透露著一股清新質朴的風格。白菜好似剛從園中摘來,充滿了泥土的芬芳和新鮮感。在構圖布置上,六棵白菜排列錯落有序,突出了分割構成之美。齊白石將近一個世紀的人生軌跡,始終保持著自然淡泊、清淨高雅的生活情趣。恰如白菜這一平常的家蔬融入其筆下,寄托了畫家對人生命運、社會世俗、自我價值的無限感慨。實際上,他是在用白菜解釋自己的行為,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自己的實際能力,做著適合自己自然本性的事情,從而表達對世界、對人生、對藝術的看法。(王亞楠)

齊白石《鬆壽》  紙本墨筆 177x77.5cm 1928年 北京畫院藏題款:鬆壽。戊辰春齊璜畫。

  齊白石《鬆壽》  紙本墨筆 177x77.5cm 1928年

北京畫院藏題款:鬆壽。戊辰春齊璜畫。

  北京畫院所藏的這幅齊白石繪於戊辰(1928年)春的《鬆壽》,可視為齊白石畫鬆的極品之作,代表著齊白石藝術進入成熟期的至高水平。非筆者狂言,綜觀齊白石畫的鬆壽及鬆鷹題材諸作,這幅畫仍可視為翹楚。

  齊白石以淡墨繪出一株軀干挺直的勁鬆,作為背景而突出前景中的枝丫交錯。鬆針共分為三層,每一層皆密而不亂,根根畢現,相互重疊,毫無淤塞之感而通透有加。細觀每一根鬆針都是運筆沉穩,一絲不苟,尤其是將鬆針那份既柔又挺、柔中見剛的特性通過齊白石深厚的筆墨功夫清晰、明白地傳遞給觀者,每每讀之,必贊大師手筆。(吳洪亮)

齊白石  牡丹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 牡丹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老人是20世紀中國藝術集大成者。詩書畫印,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無一不能。他作品豐厚,榮譽滿載,終成一代藝壇翹楚。他出身湖南鄉裡匠人,痴迷藝術,繪畫方面博採徐渭、八大、吳昌碩之長,融前人精粹,取民風自然,獨樹一幟。篆刻開宗立派,書法卓爾不群,詩詞詼諧有趣、自然天成。山水人物構圖奇特、不落俗套。花鳥魚虫水墨淋漓、生動傳神。在燦若星河的藝術史上,詩書畫印都取得非凡成就者,畫筆直面民間成為“人民藝術家”,齊白石老人當之無愧。

  觀眾在齊白石的作品中,總能感受到扑面而來的生命力,無論是虯曲的線條還是明艷的色彩,都在訴說著白石老人胸懷的那份大愛與真情。他畫家鄉風物寄托對故土山河的思念,畫微微草虫寄情對弱小生命的愛憐。他將心中真誠而炙熱的情感,聚於腕下,凝於筆端,抒寫為畫,歌詠為詩,唱誦給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開幕式現場

  “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開幕式現場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致辭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致辭

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致辭

  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致辭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主持開幕式

  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主持開幕式

(責編:王鶴瑾、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