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青春在此啟航——聚焦2018美院畢業季

2018年06月28日08:4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春在此啟航

  長安夜話(水彩畫) 鄭睿凡(西安美術學院)

  飛翔的夢(中國畫) 曹慶慧(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時(版畫) 蔡晶(湖北美術學院)

  路途(中國畫) 歐陽陽光(四川美術學院)

  融·憧憬(版畫) 張業雲(魯迅美術學院)

  太行山上筑路人(中國畫) 孫光瑩(中國美術學院)

  花果茶(中國畫) 李瑞龍(中央美術學院)

  【藝境觀象】

  5月25日,21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燈火通明,三三兩兩的學生抬著畫框、扶著展櫃進進出出,緊張地准備著即將到來的本科生畢業作品展﹔5月27日,13點,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寢室旁的打印店門口堆滿了“新鮮出爐”的各類展板,每年這幾周都是打印店最忙的時候,而取走展板的同學們可能還得奮戰一個通宵才能布置好自己的展位,迎接第二天的展覽開幕﹔5月30日,14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內人頭攢動,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已開幕兩周,展廳內,作品旁擺放的鮮花上還留有同學們互贈的寄語卡片,不少市民帶著孩子或是在作品前合影留念,或是沉浸在有趣的交互設計作品中……全國各大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畢業作品展陸續開幕,迅速掀起了一年一度的藝術展覽熱潮,為這個夏天注入了年輕的活力和溫度。

  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在中央美院百年校慶之際迎來的畢業展也是特殊的一屆,本次展覽相較往屆,在三個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第一是作品藝術語言的獨特性,第二是藝術表達的難度,第三是作品的完整度。”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在談到今年的研究生畢業展觀展體驗時難掩欣慰。今年央美的研究生畢業展較早於本科生畢業展。踏入展廳,一方面,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作品區別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的材質和表現主題將美術館分成不同區域,漫步其間,是動態與靜態的切換,也是傳統與現代的交錯﹔另一方面,不少作品帶有明顯的學科跨界融合的實驗痕跡,一些作品難以辨認其材質和門類。油畫系畢業生李相和的作品《試圖》以寫實手法在畫布上刻畫金屬鑰匙,並將畫框轉化為木質帶鎖結構,畫中的鑰匙與框上的鎖相呼應,引發觀者關於現實與虛幻、猶豫與抉擇的思考﹔中國畫系畢業生張莉萍的作品《利劍》虛實相間地表現了軍人的英姿,主體人物背后的大面積墨色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從現場展品不難看出,作品的表達難度並不單一指材料的堆砌程度和技法的高低,也指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思考深度、思維廣度,以及藝術表達的准確性。而作品的完整度不但包含畫面的繪畫完整性,更是指其背后支撐畫面物象的學術修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作為以工藝、設計類專業見長的美術學院,其畢業展現場不僅有豐富的陶藝、漆器等優秀作品展示,新穎的交互設計作品也是一大亮點。用手機掃碼便能抽取一張屬於自己的3D祈福卡片,拿起平板電腦就可“沉浸式”體驗《牡丹亭》的數字化閱讀,李琳的漫畫《槐香落定》、閆譽群的互動設計《說平遙》等作品都在設計構架中融匯了豐富的巧思,趣味十足。“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涵蓋了眾多的研究方向。大部分研究生在學期間都有社會實踐、國際交流的經歷,從這些畢業作品中,我們高興地看到學生們堅實的專業基礎和創研能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表示,在大數據、智能化、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時代,清華美院的人才培養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探索與更新。

  各地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均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主題和展陳方式,並涌現出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不乏優秀的現實題材創作。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作品《拓路者》的作者裘運澤在表現鐵路工人精神風貌的同時,使用大面積的黑白對比凸顯畫面的視覺張力﹔孫光瑩的作品《太行山上筑路人》則以人物肢體動作和表情刻畫為重點,描繪了筑路工人艱苦的勞作狀態和飽滿的工作熱情。魯迅美術學院畢業生李玲秀的作品《看見的熄滅了 消失的記住了》呈現的是她對於母校的情感,畫面的主體是魯迅美院較有象征意義的魯迅像,兩邊為120位同學的頭像,如何用中國傳統水墨表現現實生活,是李玲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生原碧君的作品《近在咫尺》中,兩個人依偎而坐,卻各自專注地看著手機,引發觀者對於兩人關系以及手機與生活關系的猜想﹔實驗藝術系畢業生鄭睿凡的作品《長安夜話》描繪了西安的地標性景點回民街,作者通過對夜晚街頭熱鬧景象的刻畫來表現“接地氣”的西安市民日常生活。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生歐陽陽光的作品《路途》、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生陳天水的作品《閑暇時光》、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生唐高星的作品《銀燭》、湖北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生蔡晶的作品《時》等,皆是通過對人物、場景的精細刻畫,反映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所思所感。

  表現主題的豐富多樣是美院畢業展的一大看點,而相同主題下各具特色的表現方式則是學生創造力的體現。清華美院畢業生於新華的《團隊·秀》,四川美院畢業生羅凱源的《修理工》、魏佔勝的《礦工》、李海瑞的《都市棒棒軍》以不同的角度表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中央美院畢業生畢語之的《雲水間》、西安美院畢業生王冰的《軍中綠花組畫》同樣在贊頌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卻運用了截然不同的畫面分割方式。清華美院畢業生秦鯖的《索朗旺姆的幸福生活》,四川美院畢業生王冰青的《幸福生活》、張揚的《康樂綿延》、鄭翔懿的《祥和》、包笙楠的《春暉》表現了人民群眾多彩的幸福生活。西安美院畢業生楊琪的《名人錄》以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黑白版畫,生動刻畫了齊白石、張愛玲、陳忠實等名人的肖像。

  中國美術學院剛剛在今年4月迎來了九十華誕。學院每年的畢業季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以一種新的形式演繹、展示學院的教學成果,今年畢業創作展示周主題定為“寄言2028”。每一年,院長許江的寄言總是令學生期待,今年此刻,他說:“一個優秀的大學應該有優秀的青年,一個響亮的美術學院必須有響亮的畢業季……畢業季為什麼令我們感動?因為有青春亮色而可貴,因為有未來希望而可望。”

  今年還是魯迅美術學院建校80周年。開放、多元、個性、鮮活是許多人看完本屆魯迅美術學院本科生畢業創作之后最大的感受,學生們的作品形式很多已經不再局限於專業的范疇之內,創新性、創造力在不斷地增強。“本屆畢業季與之前不一樣,與魯藝80周年校慶放在一起,就是想要呈現我們從延安走來,不忘初心,通過畢業季讓社會了解我們的辦學宗旨。”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在談到今年魯美畢業季時說。

  由四川美術學院首創的“開放的六月——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游”活動迄今已經走過13個年頭。此活動一是得到了全國美術院校同行的認同,各兄弟院校近些年紛紛開始舉辦以畢業作品展為主題、面向市民開放的校園藝術游活動﹔二是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同,每年的畢業展迎來數十萬市民的參觀,許多畢業作品在展覽期間就被買走,藝術游活動已經成為重慶市一個影響廣泛的文化品牌。

  各大美院的畢業作品展大多體現出了對傳統技藝和人文精神的傳承,對辦學觀念的不斷拓展,以及院校開放、寬鬆的學術氛圍。作品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雕塑、實驗藝術、設計、建筑環境藝術、公共藝術、服裝設計、影視動畫及美術史論等多個研究方向。畢業生們從不同的創作方向,以藝術的視角、多維的觀念、豐富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了未來藝術家的精神面貌和可喜勢頭。

  “在研究生學習和畢業創作期間,同學們學會了思辨與合作,也學會了如何不斷突破自己而成長。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會不忘初心,不斷創新,爭取在藝術領域有所作為。”清華美院畢業生王夢瑤在感謝學院老師的同時,回顧了畢業創作期間的辛苦和感悟。畢業作品作為大多數畢業生在校的最后一次長周期、多課時的創作,學生、老師和學校都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全面應對。對學生而言,畢業作品是他們多年藝術積累的總結和呈現,是藝術道路上的第一展,既要反映數年所學知識、理念與實踐技能,還應體現本學科內學術前沿的探索和理論素養的形成﹔對學校而言,每年的畢業作品展是教學成果自我檢閱的大舞台,是各個美術院校向社會交付的答卷,也是院校學術所長、地域特色、教學理念的展示﹔對公眾而言,畢業展不僅是全民參與的藝術盛宴,還是企業和藝術機構挑選、發現藝術人才的直觀平台。因此,畢業作品在這樣的關系構架中變得更具意義,其價值不再局限在有限的展期內,更與學生的就業走向、學校的學科建設,乃至中國藝術的發展息息相關。

  目前,各大美院的畢業展仍在如火如荼進行當中,部分院校的研究生展尚未啟幕。一年一度的美院畢業作品展像是夏天裡最耀眼的一抹亮色,也像一陣扑面清風或是一杯冰鎮飲料,既解暑又提神,為我們增添了一個在炎炎夏日走向美術館的理由。

   (記者 榮池)

(責編:魯婧、王鶴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