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國寶琺琅彩開光山水詩句瓶賞析

楊帆
2018年06月28日08:31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琺琅彩山水詩句瓶(陶瓷) 清代 故宮博物院藏
琺琅彩山水詩句瓶(陶瓷) 清代 故宮博物院藏
原標題:琺琅彩開光山水詩句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一件清代乾隆年間的琺琅彩瓷瓶,造型優美,工藝精湛。瓶蓮花口,束頸,溜肩,圓腹,足微外撇。高26厘米,口徑12.1厘米,足徑12.1厘米。瓶體覆多種裝飾:頸部周邊布滿蕉葉紋、如意頭、夔龍等彩飾,腹部飾金色乳釘紋,四面開光,詩文和景色各兩面,詩文下鈐“乾隆宸翰” “惟精惟一”兩方朱文印章,瓶底部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款。此件瓷器集軋道、凸印、彩繪等多種裝飾工藝於一身,手法多樣,色調豐富,意涵深刻,充分反映出乾隆朝制瓷水平之高超。但最為精妙之處還在於它瓶身所繪的詩文和景色。兩篇詩文為乾隆本人所作的《登景州開福寺塔》和《河間道中》,相對應的景致則是河北景州開福寺塔以及周圍的山間景色。通過考証歷史文獻發現,這兩首詩為乾隆十三年(1784)春東巡泰山、駐蹕景州時有感而發所作,詩文內容飽含著乾隆東巡泰山期間的經歷和感想。

《登景州開福寺塔》中言及“雁下花宮自解禪”,體現出乾隆對禪學的熱愛之情。自少年時代,乾隆便對佛學有所研究,《樂善堂全集》中保留了大量有關參禪悟禪生活的詩文,從中可以看出乾隆對佛教建筑的喜愛和診視,而這座景州開福寺塔便是佛教的“釋迦文舍利寶塔”。塔有13層,外形呈八面棱錐體,高63.85米,底層周長50.5米,位於今河北景縣。始建年代不詳,根據內部磚刻的宋元題記和塔頂的“齊隋重修”字樣,推斷其最早建造年代不晚於北朝,且歷經各朝均有所修繕,經專家綜合各部分建造風格斷定,該塔現為北宋時期的建筑風格。值得一提的是,景州塔的結構非常奇特。它是壁內折上式建筑,塔內為穿心式構造,塔內自下而上砌有數百階層層盤旋的螺形階梯,又因其從上到下不見一根房梁,故有“景縣無梁殿”之稱,而關於“無梁”這一特殊構造還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乾隆十三年(1784),皇帝東巡泰山,途經直隸河間,駐蹕景州,召見被罷官職、賦閑在家的三朝重臣魏廷珍接駕,並攜魏氏等侍從官員一起登上這座佛塔游覽參觀。當看到這一奇特結構時,乾隆便詢問道:“此殿無梁乎?”聞聽此話,魏廷珍立即下跪應道:“感謝萬歲爺免去景州的錢糧。”乾隆知道魏廷珍是故意將“無梁”理解為“無糧”,便隨即宣布減免景州的錢糧稅負。自此之后,此地便流傳開一句“從南京到北京,頂數景州錢糧輕”的民謠,生動體現出乾隆皇帝勤政愛民的治國思想。

《河間道中》的“毛氏詮詩真詣獨,獻王得士果無雙”一句則傳達出乾隆對儒學的重視。獻王,即漢景帝第二子劉德,是漢初主張復興儒學的領袖,《漢書》辟“河間獻王傳”記其振興儒學的事跡。漢初統治者不重視儒學,社會混亂,漢匈紛爭,民生凋敝,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獻王提出復興儒學,主張禮樂治國,反對戰爭,希望君主以堯、舜為榜樣,推行仁政。他身體力行,在河間重建經學,大力搜集散佚的六藝經典,並抄錄保存。獻王還為經學家毛萇修建君子館,作為他向天下學士講經的場所。毛萇師從毛亨,所修的《毛詩》為儒家正朔,《毛詩》正是在獻王的幫助下才得以傳播,足見獻王在振興儒學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河間在當時也成為聲名遠播、鼎盛一時的儒學中心,天下有識之士深深折服於獻王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不朽的思想學說,紛紛來此歸附於他,河間儒學對儒家學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到了清代,學者們痛感於前代學術之空疏,紛紛呼吁重振經學。清代中期,乾嘉學派興起,戴震、阮元等清儒學者致力於整理考辨儒家經典文獻,上溯許慎、鄭玄,直達河間獻王,獻王也因此成為清代漢學的符號和象征。乾隆恰好途經河間,感慨頗深,“憶我書齋訂經義,幾多景仰在明窗”一句,便流露出他對河間獻王重建經學的欽佩和贊揚之情。

乾隆將景州開福寺塔、河間山水景致繪於瓷瓶之上,傳之后世,體現了皇帝對東巡期間駐蹕景州的這段經歷尤為重視。他不僅自己留下詩文以作紀念,還命朝中大臣沈起元、錢陳群、裘曰修等人賦詩歌頌。這件制作精美的《琺琅彩山水詩句瓶》,完美地將乾隆這一時期儒道並重的思想集於一身,體現出乾隆帝既以佛家心性推行仁政,又以儒者情懷道濟天下的治國方略。

(責編:赫英海、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