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裡的中國風

張  月
2018年05月21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866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后的第二年,在歐洲藝術之都巴黎,有一群因慶祝獨立日而聚會的美國人,提出在美國建立一座國家藝術博物館的倡議。其實早在南北戰爭之前,紐約的諸多富豪已經有了系統的收藏行為與成規模的藏品,但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卻在美國起步較晚,一度造成私人收藏想展示卻找不到可托付機構的現實情況。於是,當美國首任首席大法官的孫子約翰·杰伊律師在這次巴黎聚會上關於籌辦藝術博物館的建議一經提出,頓時引發了廣泛的共鳴。1870年4月13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式成立,並從此踏上一個新興博物館的崛起之路,這其中也與中國結下不少情緣。

  如今,已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總數達300萬件以上,幾乎囊括了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文化藝術品,充分體現了“跨越所有文化和時期收藏人類最偉大的藝術成就,使訪客在一次參觀中就能真正周游世界”的立館使命。在眾多館藏文物中,尤以中世紀文物與亞洲文物為最,而中華文物又獨佔鰲頭,數量近兩萬件的豐富藏品,令該館成為海外收藏中華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歷史上,包括中華文物在內的亞洲文物收藏,一直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短板。直至20世紀70年代,在博物館成立100周年之際,該館定位要建成一個百科全書性的博物館,從而作出重大決定要著重收購亞洲文物。1973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從旅美華裔收藏家王季遷手中收購了25件中國珍品名作,其中不乏《照夜白圖》《夏山圖》之類的絕世珍品。此后,來自社會捐贈、遺贈與通過購買方式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中華文物不斷增多,門類愈來愈豐富,涵蓋了書畫、瓷器、玉器、青銅器、漆器、服飾、雕塑等。隨著孤品佳作的不斷積累,作為世界重要文明代表的中華文化、藝術在大都會博物館開始嶄露頭角,甚至后來居上。

  除傳統書畫外,入藏該館的中華文物還有諸多巨制,位於博物館二樓東方部的中國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的元代巨型佛教壁畫《藥師經變》(見上圖,張月供圖)就是經典。作品整體寬15.2米、高7.52米,氣勢磅礡。畫中端坐著藥師佛,十二神將陪伴左右。作品構圖疏密相間,場面恢弘,色彩繁復,線描精巧,形象地表現了藥師如來及其隨從所在的東方佛教淨土的盛況。這幅從廣勝寺佛殿中剝離的巨型壁畫,經歷曲折。該畫雖經歷了700多年的滄桑輾轉而瑰麗依舊,堪稱藝術珍品,也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最知名的中國藏品。

  隨著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對中華文物的征集、入藏,越來越多的熱愛中華文物、痴迷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國人,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或捐贈、或贊助,依托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座世界性博物館向全球到訪者宣傳中國文化,一批“符號”化的中國文化、工藝品述說著中國的歷史、文化與藝術的故事。

  20世紀初的某天,一位來自美國的小姑娘游歷至蘇州網師園時,住進了一間名叫“殿春簃”的傳統小室,別致的江南居室與園林之美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在那裡生活了4年。“中國的生活改變了我,也改變了我的生活。”她就是美國著名的慈善女王布魯特·阿斯特。時隔多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已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的阿斯特,萌生了要在博物館打造一座中國江南園林的設想,恰逢當時博物館要擴大對中國文物的收藏與展示,她的想法很快得到館方的肯定與支持。1981年,這座被命名為“明軒”的中國式庭院誕生。這件杰作將中國蘇州的網師園實景重現,園林旁邊的小室“殿春簃”則仿照中國文人的家居,桌椅床榻、琴棋書畫各種擺設一應俱全,展示出濃濃的中國風格,使人恍如穿越到了古代中國。在實現阿斯特個人願望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被根植於這座國際性的博物館中。

  這座獨具特色的中國園林,一經落成就成為與該館的埃及丹德神殿東西生輝的“明星展品”。當年為真實再現中國傳統文人造園的藝術風貌,博物館還派出專家到中國蘇州考察、取經,中國政府也給予大力支持,提供各種建筑用材,並選派最一流的技術專家與工匠遠赴美國去幫助完成園林建造。一座園林,見証了一位美國人的中國文化情結,也聯系起東西兩個大國的文化藝術交往。

  轉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走過近150年,如今,一些來自中國的文物、藝術展覽也頻繁亮相於這座世界性的博物館。2017年上半年,“帝國時代:中國古代秦漢文明”特展亮相,引發了觀展熱潮,也讓更多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西方人對中國文物、歷史、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無論是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中國文物,還是中國主動走出去的各類展覽,均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華文明了解的重要途徑,中華文物與展覽所蘊含的中國故事還將繼續向世人講述下去。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0日 07 版)

(責編:魯婧、王鶴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