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見微知著說鑒藏:細節可知真偽 著錄也需細看

2017年12月15日09:13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見微知著說鑒藏

  收藏名家書畫,關鍵要懂得鑒賞書畫,也就是懂得鑒定和欣賞,必須得提高自己的眼力。鑒藏本領的學習,各有高招。例如,多看原作真跡,了解畫家學習期、成熟期、巔峰期、衰退期等各個時期的用紙、用墨、用色、筆法、印章、落款等特點。鑒定真偽,關鍵在於比較,平時遇上贗品,可以拿真跡與之比較,傳統的作偽形式主要有摹本、臨本、造本、仿本、假畫、真跋、改添款等,現代的制偽已將高科技手段引入。當然,要提高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還得多請教專家,由於字畫涉及面太廣,即使精於此道的專家一般也隻能局限於某一時期的部分畫家,因而在請教專家時要有所選擇。作為普通的收藏人士,在收藏生涯中,最應當避免的就應當是如若浮游,泛泛而藏,最好能做到的就是在細節上下工夫,藏專鑒廣,得己所好。

  鑒定需有理有據

  1983年,國內開始了歷史上的第三次中國古代書畫大普查行動。由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等人組成的鑒定組,在對北宋畫家范寬的《雪景寒林圖》進行鑒定的時候,卻心存疑慮。

  楊仁愷當時記錄下了這樣的鑒定意見:“就畫風而論,此軸與相傳《溪山行旅圖》大體近似,唯在具體描繪上仍有差異,文物界認識因之出現分歧:有人以為應屬范氏真跡,名款亦真﹔有人則對之存在疑問,甚至認為乃明人摹本……余一再觀賞……發現此軸雙絲圓絹、三窄幅拼接、平整不搭邊,此乃宋元裝裱原材料之特色(明清絹多扁絲、拼接搭邊),據此可定時代為宋元。再則墨法沉厚,氣勢奪人,又非元以后高手所能辦此。雖作為范氏真跡存在不同意見,但作為宋人無名氏之跡,當無庸議也。”

  楊仁愷的鑒定意見,從“畫風”到“名款”,從“裝裱材料”到“裝裱技法”,面面俱到,有理有據,實乃大師作風。

  細節可知真偽

  書畫鑒定中,尤其是鑒定某一個人作品的時候,有很多前人總結的經驗可以幫助初學者少走彎路。比如明代宮廷畫家林良,他署款的個性被很多收藏家總結出來。“林”字是由兩個“木”組成的,他寫這個字的時候左邊的“木”要比右邊的“木”粗、矮,而且“林”字和“良”字不連在一起,如果看到署款是兩個“木”字一樣長短的,或者“林”和“良”是連在一起的,這個作品一定是存疑的。

  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朱萬章說,2009年,他曾在日本某美術館裡看到一件林良花卉軸卷。當時對方打開請他鑒定,他發現署款不對,認為這可能是假的。對方問他為什麼在沒有完全打開的時候就知道是假的,朱萬章告訴對方林良署款的習慣。對方不相信,后來找了北京故宮、台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各個地方所收藏的所有林良作品的印刷品,發現果然是這樣。

  著錄也需細看

  書畫鑒定還有一些非主流因素,如材料、印章、題跋、著錄和故事。朱萬章在其中特別講到兩點,就是對於著錄和故事要特別小心。古代的著錄一般是文字著錄,現在見到最多的是《石渠寶笈》或《辛丑消夏記》,這樣的著錄一般是比較可信的。

  前幾年在拍賣行出現過這樣的一個現象,當時某一個拍賣行賣一件傅抱石的作品,傅抱石的作品裡面放了一本畫冊,這本畫冊是上世紀50年代出版的,表示這幅畫是經冊所著錄過的。而且這本畫冊是經傅抱石本人編輯,這就說明這個畫冊本身是可信的。既然這個畫冊是可信的,那旁邊展出的作品也是可信的。當時有一個收藏家毫不猶豫地把它買下來了。

  過了若干年以后他把這個作品拿到拍賣行賣,拍賣行認為是假的。收藏家把畫冊拿去,拍賣行的人看到畫冊后感到很驚訝。經過和圖書館的畫冊對比,才發現這個畫冊裡面的某一頁被調包了。因為現在的印刷術非常發達,造假者就把某一頁抽出來,把那一幅假的畫印刷到紙上,放到這個畫冊裡面再重新裝訂,還看不出任何的破綻。如果相信了這個假著錄,結果就會上當受騙了。

(責編:王鶴瑾、潘佳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