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從蘇軾題王詵詩帖看古時文人的嫻雅

介子平
2017年11月23日09:22 | 來源:美術報
小字號
宋 蘇軾 行書題王詵詩帖頁
宋 蘇軾 行書題王詵詩帖頁
原標題:古時文人的嫻雅

  不落畦徑,謂之士氣,不入時趨,謂之逸格。

  清人施清《芸窗雅事》列舉了古代文人的廿一種雅事:“溪下操琴。聽鬆濤鳥韻。法名人書片。調鶴。臨十七帖數行。磯頭把釣。水邊林下得佳句。與英雄評較古今人物。試泉茶。泛航梅竹嶼。臥聽鐘聲聲。注黃庭楞嚴參同解。焚香著書。栽蘭菊蒲芝數本。醉穿花月影。坐子午。嘯奕。載酒問奇字。放生。同佳客理管弦。試騎射劍術。”

  明人張大復向往的理想人生是:“一卷書,一塵尾,一壺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單綺,一奚奴,一駿馬,一溪雲,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榻,一枕夢,一愛妾,一片石,一輪月,逍遙三十年,然后一芒鞋,一斗笠,一竹杖,一破衲,到處名山,隨緣福地,也不枉了眼耳鼻舌身意隨我一場也。”

  僅就書房一趣,明人高濂《遵生八箋》便對其進行了不厭其煩描述。他認為,書齋的理想布置為:“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銅石鎮紙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滾腳凳一,床頭小幾一,上置古銅花尊,或哥窖定瓶一,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閑時置蒲石於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冬置曖硯爐一,壁間挂古琴一,中置幾一,如吳中雲林式佳。”

  白居易的書房“廬山草堂”的布局為:“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開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斲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墄階用石,冪窗用紙,竹帘紵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兩三卷。”唐寅為此還作了同名繪品。張岱的書房“不二齋”的內外則是:“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牆西稍空,蠟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后窗牆高於檻,方竹數竿,瀟瀟洒洒,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雲母,坐者恆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於左設石床竹幾,帷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夏日,建蘭、茉莉,薌澤浸人,沁入衣裾。重陽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葉落,蠟梅開,暖日晒窗,紅爐毾氍。以昆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檻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本。余解衣盤礡,寒暑未嘗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樹木合邊,終日規啼,看看疊山理水、曲徑通幽的蘇州園林,把玩移日,閑適漫臨,看看清新脫俗、曼妙恬靜的案頭文玩,便會知曉古時文人是如何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修身養性、物我兩忘的了。事能至此,已近病態。嫻雅生活的極致,往往使士人階層漠視於書齋外的民瘼,內斂於方寸間的氛圍,偶有詩書娛小我,殊無興趣見大人,一旦沒有了大的襟懷,便隻能小中見大、知微見著了。墨客一旦擺脫稻粱之謀、余財之誘,何愁缺少棋中之意、竹外之情。於是,讀書便會成為養心的途徑,如此,養心也會成為讀書的一種,科舉時代然,現實社會亦然。立志栽培心上地,閑居涵養性中天,似閑居方蓄得涵養﹔懷素草書摩詰畫,賞心樂事得年多,惟賞心才會有樂事。

  現代文人也玩這個,據林徽因的堂弟林宣回憶:林在寫詩時常點上一柱清香,擺一瓶插花,穿一襲白綢睡袍,面對庭中一池荷葉,在清風飄飄中吟哦釀制佳作。雖如此,已無法與古時文人相比。程羽文說“讀書勿聚談”,其實“玩嫻雅也勿聚談”,嫻不嫻,雅不雅,皆為自己的私底下事,若能做到這一點,人為浮名閑不得,吾從此地樂有蹤,便離真嫻雅不遠了。

  食罷一覺醒,起來兩盅茶,何其愜意,卻何其不易﹔座中客漸少,櫥上書益多,何其淡泊,又何其不易。

(責編:赫英海、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