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古瓷器的老化痕跡和鑒定方法

2017年11月17日11:09 |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小字號

關於如何判定一件瓷器的新老,國內藏家專家歷來意見不一,各說各話,大家似乎都按照自己的軌道在獨立的運行,在藏友之間的交流中也經常出現‘雞同鴨講’的情況,甚為尷尬,這種認識上的混亂,導致了假貨乘虛而入,並且已經到了真貨沒有生存空間的地步。廣大藏友在‘防不勝仿‘中吃盡了苦頭,交足了‘學費’,有的甚至到了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地步,還沒處討說法,局面如此混亂,令人痛心。為此筆者根據這些年對古瓷的研究,來分析一下古瓷的鑒定要點,希望能給紛亂的古瓷認知帶來一些共識。

瓷器老化的原理和特征

首先必須明確,大自然中,不管什麼物體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老化或者說氧化,瓷器也不列外,我們注意看新老瓷器的對比就會發現,新瓷器釉面反射的光澤刺眼,火氣大。老瓷器光澤相對柔和,氣息沉穩,這就是老瓷和新瓷的直觀區別,這種瓷器上反射的刺光轉為柔光,氣息逐漸沉穩的變化實際上跟氧氣的氧化有關,眾所周知,氧氣是無孔不入的,打個比方,我在家裡放一隻青蘋果,過了兩天就會慢慢變黃,變熟,不管它是內部是怎麼變化的,它都和氧氣的進入有關,氧氣進入瓷器的內部同樣能改變瓷器的光澤和氣息、它能使釉內的反光物質老化,使它反射的光澤逐漸變得柔和,也能使瓷器在燒制時從高溫中吸收的能量也就是所謂的火氣逐步消退,使瓷器的氣息變的沉穩,這種變化雖然緩慢,但經過上百上千年的時間,它已經有了讓老瓷器和新瓷器可以明顯區分的特征。

氧化對瓷器色澤和光澤帶來的變化

由於氧化的不同,造成上下胎色澤光澤不同

筆者仔細觀察了一件不經意打碎的建窯盞發現,其胎內胎色和光澤從底胎越往上就越深越亮,究其原因是因為胎的密度相對釉要鬆,氧氣從露胎的底進入胎內部較多,一直往上滲透,離底胎越近,氧氣進入的越多,氧化程度就越明顯,色澤和光澤就變的越淡越暗,而且有一種干的感覺,所以造成了該瓷器上下胎色澤光澤不同。筆者分析,胎中的深色,其實就是瓷器在燒制過程中對能量吸收的結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火氣的顏色。

如何証實這一點呢,我們可以拿兩塊石頭做個試驗,一個放到電爐裡燒幾個鐘頭,拿出來是不是比沒燒的那塊顏色要深,這就是能量吸收后的色澤,這種色澤隻有經過氧化后才能逐步消失,最后恢復到物質本來的色澤,胎上部光澤亮其實就是胎土內存在的反光物質在反光,隨著氧化它的反光功能也會逐步減弱,直到消失。那麼這種能量和反光物質也同樣存在於釉中,雖然由於釉的密度緊,氧氣難以進入,但因為時間跨度長,它仍然會有不小變化,這種變化就是釉的光澤和色澤變暗變淡,而在釉面,變化就更明顯了,因為那裡直接接觸空氣,筆者在有些老瓷器釉面發現這麼一種現象,其色澤比我們迎光下看到的釉色要淡,光澤要暗。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同樣一件瓷器,氧氣接觸的越多色澤和光澤消退的越快。所以我們平時看到一件老瓷器是會有舊,干的感覺,其實就是瓷器氧化后光澤變暗,色澤變淡帶來的影響。這種變化對於我們辨識一件瓷器的新老有著重要的參照意義.

如何辨識老瓷器的光澤和氣息

1.釉面光澤辨識

‘寶光’的光澤

觀察一些老瓷的釉面,油感的釉面仍顯‘寶光’。

另外,還有一些亞光釉老瓷器,釉面看上去油油的,似乎看不到這種‘寶光‘,但如果是你透過油層細細觀察,它仍然能反射這種光澤,只是在油光的包圍下它的瑩光度有所減弱,但光線仍然是’活‘的,釉面質感也是均勻細膩的,這跟酸腐蝕后再涂上油的仿品那種呆滯的光澤是完全不同的。筆者通過對大量老瓷,新瓷和新仿瓷的觀察和比較,印証了這種‘寶光‘現象確實為大部分老瓷所獨有的現象。

2.氣息辨識

不是所有的老瓷器釉面都能明顯的觀察到這種薄薄的瑩光和晶光的,特別是含鐵量高的黑釉瓷,某些海撈瓷,深色釉瓷和氧化腐蝕嚴重的瓷器等

鑒定這樣的瓷器不但要看它的釉面質感是否均勻,反射的光是否有‘活氣’,最主要要看其釉面和底胎氣息是否沉穩,這種氣息的直觀感覺上面也提到過,就是火氣退去后釉面和胎相對新瓷器顏色要’淡,干‘的感覺。而新仿器由於火氣重釉面和胎顏色有‘深,濕‘的感覺,這就是區別,這種‘深,濕’的氣息是仿者做不掉的,因為火氣是一種能量,酸很難腐蝕掉,而且酸一般隻對新仿瓷器的外表破壞,裡面的釉層不會被破壞,所以這種能量仍然會從釉內部散發出來。

以上介紹的光澤,氣息,釉面等辨識方法在實戰中既有側重,又可互相配合鑒別,經過針對性的練習都是可以掌握的,關鍵是平常要多進行新仿品和老瓷器,瓷片的對比,把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進行記憶,做到捻熟於心。

3.老器復燒的辨識

復燒后的老底火氣大,並有凝結現象

自然的老底,表面顆粒鬆散,無火氣

復燒器就是老的瓷器或部件經過回爐燒制后的仿品,這些仿品與老瓷器存在很多方面的共性,所以有很大的的欺騙性。因此,筆者總結了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復燒仿品大致有二種情況,一是接老底復燒,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個老器復燒,有的還在老器上加彩復燒。接底復燒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釉的底,一種是露胎的底。那麼在復燒中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低溫復燒,也就是幾百度的狀況,一種是高溫復燒。一千度以上。這些都有不同區別和講究的

首先說接底的仿品,接露胎的底一般多見於高古瓷,這種胎回爐燒制后﹔顏色變深變亮,並且表面有凝結現象﹔這種情況的產生是有科學道理的,我們前面說過能量的吸入會改變瓷器的顏色和光澤,所以本來一件老胎經過漫長時間的氧化,能量已散發掉了,表面也變淡變暗了,經過高溫燒制這種能量又重新積聚,所以顏色和光澤就比沒復燒時要深要亮。表面凝結現象的產生也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底胎在長時間氧化后,它的表面顆粒程均勻鬆散狀的,並且還帶有一定的附著物,經過高溫燒制后,這些附著物和胎表面的金屬物質被溶解攪渾在一起,在冷卻后胎表面就出現了凝結狀態。當然干淨的,含金屬物質少或沒有的老胎經過復燒,這種狀況就不太明顯。

復燒過的老建盞火氣大,又油亮

沒復燒的老建盞,氣息沉穩

那種有釉的老底和整個老器復燒的釉面變化一樣,都是釉面變油變亮,也是能量重新積聚后的反應。我給大家打個形象的比方,兩個老竹筒,一個在火上烤一會,一個沒有,兩個比較下,燒過的那個是不是更油油的,亮亮的,且帶有火氣,復燒溫度不高的老瓷就是這種感覺。

低溫復燒的仿品一般都是用來后加文飾,但也有純粹就為了增加亮度,充當精品賣好價錢,這種仿品筆者在建窯仿品中見過,高溫復燒一般多見於接底器,也有將窯址未燒熟的廢品,殘件和瓷片的拿來加工仿制高檔花紋,更有甚者干脆拿完整老器來造這種假,可以說是對文物是赤裸裸的犯罪,令人痛心。完整老器復燒的仿品其釉面雖然火氣明顯,但不知底細的藏友會誤將它當作‘老中見新‘的精品,它的迷惑性在於釉料,器形,工藝都一樣,且其從釉內釋出的斑點色澤也和老的一樣,如果藏家隻注重這幾點是很容易上當的,所以學會觀火氣辨氣息在鑒別瓷器新老時是很重要的。

 

認識新仿器的特征對於鑒別時自我修正的作用

理論上講,我們已經知道了如何去觀察老瓷的舊貌,及這些舊貌的特征,但實際是誰也無法對所有的老瓷的特征印象深刻並且了如指掌,因為收藏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認知的過程,掌握了理論知識,還有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而且在鑒別一件藏品時,時間往往是倉促的。所以在平時學習中,我們應該對真假都要多看多學習,在鑒別一件瓷器時要動用多種角度去看,可以起到相互印証,反推修正的作用,最后再以確定釉面是否有老化痕跡下結論,這樣做可以提高鑒別准確率。打個比方,你看一件瓷器時,很多部位不確定新老,但在某一部位看出是人為做舊,理論上將,這件東西是假的,很多地方都是有問題的,那麼其它不確定的部位也應該是作舊的,這樣你就會更仔細的看它不對在那裡,和老瓷舊貌有哪些本質區別。這樣反復觀察后,你對新仿品的作舊痕跡與老瓷舊貌之間的本質區別能更加的了然於心。

以往鑒定中的誤區

我們很多專家在鑒定古瓷方面往往著重推薦看工藝,器形,文飾,畫工等這些,沒錯,這些方法都很重要,但對於鑒定一件藏品,他們應該放在第二程序上,這是因為在確認一件藏品的年代,用途,藝術,歷史價值前,首先要排除它是一件現代仿品,而以上這些方法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外在的東西現代人都能仿,譬如有些高仿品就是完全按照書本上對古代制作工藝的描述來制作的,如果誰按照工藝,器形等來判斷新老,那就鑽進了仿者的圈套了。

自然老化氣泡

人為做舊氣泡

還有就是古代的工藝和器形,工匠的一筆一畫等現代人是不可能完全都了解的,而且很多東西本身都有其某一點的特殊性,不能因為某一點書上沒有說就是不對的,所以這些方法在鑒定中都是有局限性的,不能一錘定音,但如果一件藏品在這些方面與古代有重大出入,倒是可以起到警惕和懷疑作用的,但最后定性仍然要在老化痕跡中找到依據,這個程序不能打亂。

我給大家打個比方來表明維護程序的重要性,警察破案時發現一名嫌疑人有很大的作案動機,幾乎大家都認為是這個人犯了案,但要定這個嫌疑人的罪仍然要找到案件相關的直接証據才行,否者有可能造成冤假錯案。瓷器鑒定也是這個道理,必須要遵守程序的規則。在目前眼鑒學領域,對於如何判定一件瓷器新老的問題上,沒有比自然老化痕跡鑒定更可靠,更科學的方法,所以老化痕跡鑒定應該作為排除現代仿品的首要手段。

結束語:古瓷新老鑒定既是一門科學,也是的眼鑒學,它不是盲目的看東西,任何說法都必須要有事實的根據和科學的解釋,它不是玄學,是經驗學,是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

(責編:潘佳佳、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