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書畫

《清明上河圖》裡響起開封話

2017年01月20日08:35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清明上河圖》裡響起開封話

  當一幅8米寬、2米高的《清明上河圖》在你眼前緩緩打開,你不僅能看到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的北宋都城熙熙攘攘的市井萬象,還能聽到用當時標准的“官話”——河南話吆喝的叫賣聲、喝酒聊天聲﹔忽而畫風一轉,你又來到了南唐名臣韓熙載的府上,親歷主人大宴賓客、觀舞賞樂的熱鬧場面……

  這可不是穿越劇。帶給你如此身臨其境視聽享受的是北京工業大學師生研發的“古畫互動展示平台”。該平台通過一系列精密算法,加入聲音、真人舞蹈等互動體驗元素,讓經典古畫“動”起來。如今這套平台已經在故宮端門城樓上的“數字展廳”中亮相,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觀賞。

  用現代科技“喚醒”古畫

  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馬偉——一位80后美女,是這個互動平台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來北工大之前,她在北京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從事智能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按理來說,她的研究領域與古畫、文物這些“文化人的活兒”風馬牛不相及,但是讀書期間,一次參與“龍門石窟的數字展示”項目的機會,為她打開了古典藝術世界的大門。2009年,從事博士后研究期間,馬偉有幸作為技術骨干,參與到故宮博物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北京大學三方合作的古畫展示項目中,“穿越千年品味歷史,體味那個年代的風土人情、藝術審美,感覺自己的境界也會得到提升。”她對記者說。

  2012年,馬偉加入北工大計算機學院。除了積極投入本科生教學以外,她還從事計算機視覺、文化遺產數字化等方面的研究。同時作為負責人,她還承擔了一項名為“中國傳統畫數字展示算法研究”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課題。她所從事的研究也在行業內逐漸有了知名度。

  2014年,故宮博物院找到了馬偉,希望能通過多屏投影儀拼接等數字技術,讓故宮裡珍藏的古畫“活起來”。作為國家頂尖的博物院,故宮保存了大量的國寶級文物,單單以古畫為例,就有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知名畫作。尤其是《清明上河圖》更為民眾所熟悉,2015年9月故宮時隔10年將《清明上河圖》向公眾亮相,一天就吸引了超過8000人排隊參觀。

  馬偉接下了這項任務。現在回想起來,她說當時就是覺得能夠通過技術手段,讓民眾可以身臨其境、原汁原味地感受國寶珍品的藝術水准,體味千年前古城的風土人情、居家生活,特別有意義。加上有清華美術學院的老師們實施設計,有故宮博物院的全方位支持,她有信心完成好這項任務。

  讓《清明上河圖》“動起來”

  領下了任務,馬偉帶著學生們一起開始全力攻堅克難。原汁原味、身臨其境,這樣的要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故宮先后推薦了《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兩件經典作品,前者反映的是朝廷重臣的居家生活,后者則體現了大國都城的市井氣息,一個精細而雅致,一個朴素但又豐富。要真實再現,其中一大難點就是整個系統的數據量。

  馬偉說,以《清明上河圖》為例,經過掃描成電子版后,整件作品設置了50個可供參觀者放大細節進行品味的信息點,這樣一個信息點就需要800張圖,每張圖的數據量是5MB。這樣一來,50個信息點就需要200G的數據量。加上背景音樂、解說等,整個《清明上河圖》的互動展示,一共需要大約300G的數據量,“這麼大的數據,要流暢運行,對系統的算法絕對是巨大的考驗。”另外,為了讓《清明上河圖》在互動展示中能夠原汁原味展現當時北宋都城開封的市井風貌,馬偉他們還加入了商戶叫賣、路人交流的環境音,“都用的是河南開封話。”

  至於《韓熙載夜宴圖》,畫面環境挪到了室內,信息點無疑少了許多,但要解決的問題依然不少。如何用最有效的元素體現出一個重臣家庭大宴賓客的氛圍,把飲酒、賞樂、觀舞等環境表達出來?素材方找來了著名的古典樂舞劇團“漢唐樂府”,錄下了她們模仿南唐時期翩翩而起的舞蹈。馬偉他們要做的就是把古舞流暢地融合進電子版的畫作中。

  從2014年一直到2016年,一共有三屆學生跟著馬偉一起攻堅克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熬夜是家常便飯。有學生告訴記者,有一段時間項目組的同學們在校外做調試工作, 由於當時時間有限,加上調試現場硬件條件不足,隻能將投影儀當作顯示器使用,同學們面對著超大屏幕調試程序,事后大家開玩笑稱這是有史以來寫代碼面對過的最大的顯示器。

  三維場景展示“古朝夜宴”

  在採訪中,馬偉展示了經過后期開發的電子版《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高質量的畫面、音效完全實現了“原汁原味”、“身臨其境”的最初目標。

  在《清明上河圖》的場景中,除了我們最熟悉的“虹橋”(一艘大船通過橋下)情景外,還有客商騎驢沿著河邊行走的情景。畫面不斷放大,客商匆匆趕路,希望在天黑前進城的焦急表情都清晰展現。欣賞著整幅畫面,耳畔不斷傳來街市上叫賣、吆喝的開封話,恍如穿越千年,回到了北宋的開封城。

  換到《韓熙載夜宴圖》,展現的則是虛擬漫游的三維場景。通過聽琵琶、跳歌舞、賓客小憩、聽多人吹奏以及宴后送別等5個場景,全過程展示了一場南唐時期的大臣家宴。整個家宴的三維畫面包括原畫、重新演繹的彈奏琵琶以及舞女翩翩跳起南唐古舞,觀眾既能夠欣賞高清晰的原畫,又能體驗韓熙載夜宴上的歌舞與熱鬧。相比以往隻能平躺在展櫃中進行展示的藏品,這裡的古畫變得活靈活現起來,同時也讓參觀者能夠“身臨畫中”,感受畫中的意境。

  馬偉說,正式投入使用前,他們把這些作品的電子版反復地在故宮的那台寬8米、高2米的巨型顯示屏上測試過,均可以流暢播放。

  未來還可體驗“秉燭夜游”

  記者了解到,整個項目從技術攻關到設備調試,學生隊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做指導,但也鼓勵他們大膽開展創新。”馬偉說,實踐証明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是課堂上理論學習很難學到的。

  到目前已經有前后三屆學生參與這個項目,很多同學在從北工大畢業后都有很好的去處,如2011級劉碩同學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錄取,2010級楊璐維同學被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錄取,2011級趙明同學被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錄取,2012級王求元同學被保送到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繼續深造。

  如今雖然《清明上河圖》與《韓熙載夜宴圖》已經在故宮端門展示,但馬偉帶著學生團隊的技術研發還遠未終止,他們還在不斷優化古畫數字化的視覺展示效果。馬偉說,以《韓熙載夜宴圖》為例,他們將進一步攻克技術難題,比如優化三維模型的構建,加大互動體驗的效果,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秉燭夜游”整個宴會的每個環節,“比如我們會加入光影效果的變化,觀眾從一個廳‘走’到另一個廳,燭光的明暗就會發生變化,歌舞聲音的遠近也會不同,就像是真的在貴族府邸走廳穿堂,感受一場無與倫比的歌舞盛宴。”

  (記者張航 通訊員張宇慶)

(責編:魯婧、董子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
  • 安塞農民畫
  • 館長邀您看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