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職銜”論價不得不變

馬健

2016年11月02日10:09  來源:美術報
 
書畫“職銜”論價不得不變
原標題:書畫“職銜”論價不得不變

  書畫“職銜”論價不得不變

  文?馬健(北京)

  整體而言,中國書畫界大致可分為三大派:“院協派”“學院派”和“江湖派”。院協派是指國有畫院和書協、美協體系的書畫家。由於制度原因,畫院和協會的職務往往交叉,因此歸為一類。學院派是指在綜合性大學和藝術類院校接受過專業性和系統性美術訓練的書畫家,既包括教師,也包括學生。江湖派則是除上述兩派外的其他書畫家,在此並無貶義色彩。只是由於江湖派書畫家的水平差異非常之大,因此,外界多有誤解而已。在中國當代書畫市場的深度調整中,雖說覆巢之下難有完卵,但市場調整時最先受到沖擊的還是價格泡沫已經很大的院協派“領導書畫”和學院派“應酬之作”。江湖派書畫家受到的沖擊反而較小,因為江湖派書畫家的市場空間一直相對有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書畫市場逐漸形成的以“職銜”論價的“職銜導向”評價體系不僅導致了中國當代書畫市場的畸形發展,而且造成了中國書畫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職業書畫家、藝術活動家和黨政領導干部中的一些業余書畫愛好者競相追逐書畫協會的領導職位。因為在一個迅猛發展的畸形市場中,“職銜”比“藝術”更容易導致書畫作品價格的“合理溢價”。所以,在不少書畫家眼裡,與其苦心探索藝術,不如想法升官加銜。一些盲目跟風的投資者更是隻聽消息,不問緣由,懶加分析,一味跟進。遺憾的是,這些寄希望於在中國當代書畫市場上“撈快錢”的人,不僅成了推動市場畸形發展的主力軍,而且往往事與願違成了“套牢者”。

  在中國當代書畫市場上,許多“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價格都被嚴重高估了。與中國當代書畫市場此前的幾次“回調”相比,這次調整實際上要理性得多。因為這次調整並非全線大幅下跌,而是性價比低的院協派書畫家作品領跌。與此同時,學院派中青年書畫家的高性價比作品受到收藏者、投資者的青睞。這意味著,隨著收藏者和投資者的日漸成熟,中國當代書畫市場將越來越看重書畫作品本身的“性價比”指標。收藏界有句老話:“不怕買貴,就怕不對”。很多人將這句話解讀為“不問價格,但求真品”,這種解讀顯然不對。第一,中國當代書畫市場的主要問題其實不僅是書畫真偽問題,而是買家缺乏藝術判斷力,對書畫本身的優劣缺乏基本概念的問題。但其實優劣品評與真偽鑒定的地位對於書畫收藏與投資同等重要。第二,對於投資者而言,買入價至關重要。前幾年入市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之所以鮮有全身而退的成功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買入價格太高。因此,即使兼具真與精的特點,依然難以獲預期回報率。

  事實上,中國當代書畫市場的此次深度調整是十分難得的買入良機。當然,買入的前提是“三好”:好價格、好作者、好東西。

  選自2016年9月26日《中國文化報》

(責編:魯婧、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