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旗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年來美術創作述評

錢曉鳴

2016年10月21日15:38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版畫《劉志丹和赤衛隊員》 1957古元

國畫《強渡大渡河》 1951傅抱石

20世紀中國美術創作以大無畏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成為萬裡長征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是我們美術家書寫的歷史。在波瀾壯闊、艱苦卓絕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中,居然有長征將士在戎馬倥傯、飢寒交迫中創作了數以百計的美術作品你信嗎?1938年,《大美畫報》刊登了一批25幅紅軍將士在長征途中創作的漫畫中的部分作品,15天后結集為《西行漫畫》出版。20多年后才知道作者是長征將領、新中國著名外交家黃鎮。

美術創作是長征的組成部分

長征勝利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轉折,是中國共產黨在國際舞台第一個獨立的經典形象。長征,從“聞所未聞的故事”,成為20世紀以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最具代表性的壯麗詩篇。80年來關於長征主題的美術創作,一直擺在共和國重大美術創作的視野之內,特別是今年,更是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持,掀起了新一輪長征重大主題創作的高潮,直接組織了12張長征主題的大型創作畫。80年來,關於長征的美術創作在時代的呼喚和需要下,是一個不斷創作、創新、深化的主題,相對形成了三個創作階段。

關於長征的美術創作,在與長征同步產生中,起著長征宣傳“激勵革命,打擊敵人”的作用,是長征壯麗詩篇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的是在長征將士中由兩位“畫家”的創作,一位是著名外交家黃鎮,他在長征途中畫的幾百幅漫畫中的25幅被人拍成照片送到了文學家阿英手裡在上海以風雨書屋的名義出版。黃鎮曾就讀於於上海美專、新華藝大,是美術科班出生,當過中學美術老師,1948年還主持過我軍軍旗、軍徽的設計。人民日報老社長邵華澤贊曰:黨內才子。另一位是廖承志,其母親是廖仲愷先生夫人著名畫家、長期擔任中國美協主席的何香凝,廖承志留學早稻田大學,繪畫得自家傳,長征中他為各種大會畫馬列像布置會場,他平時自己也畫了一些長征生活畫,但都沒有保存下來,只是在1969年為女兒憑記憶重畫了一張自己在長征時親歷和一對少數民族夫婦為參加長征忍痛把親生孩子托付給老鄉照顧的情景,細節生動,十分傳神,非親歷者莫能為之。

油畫《紅軍過夾金山》 1950馮法祀

油畫《紅軍過草地》 1957董希文

從親歷者自發到經典藝術家的探索

由於戰爭年代條件的限制,真正形成長征的重大主題創作高潮是在解放以后,據著名畫家全山石介紹,解放后長征主題創作以中國革命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展陳訂件為主。先后有:1952年、1959年,這兩次都是以羅工柳為主的,第二次全山石作為助手參與﹔1961年又重新組織了創作,還是以羅工柳為主﹔1965年是以王式廓主持的。1975年,革博、軍博採取個別邀請的辦法,分別邀請了我畫《婁山關》,龐濤、林崗《崢嶸歲月》(1979,描寫朱德過草地的)。全山石強調,那時不僅在史實、藝術性上下功夫,就連展出的環境,特別是作為大型現代殿堂畫創作十分注意作品挂在高處以后透視關系的變化和調整。2005年,國家組織的20世紀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有長征主題的。

我們把“文革”前劃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創作任務來自於中國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得訂件和歷屆全國美展的主題創作,在畫種上以中國畫和油畫為主,其中國畫:傅抱石《強渡大渡河》(1951)、《過雪山》(1953)、李可染《長征》(1959)、《六盤山》(1959)、溥鬆窗《大渡橋橫鐵索寒》(1961)、錢鬆岩《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1965)。

油畫有:馮法祀《紅軍過夾金山》(1950)、古元《劉志丹在陝北》(1951)、李宗津《強奪瀘定橋》(1951)、吳作人《過雪山》(1951)。

雕塑:劉開渠《工農紅軍》(1956)、程允賢《毛澤東在長征路上》(1958)等。這裡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潘鶴《艱苦歲月》(1957),這件雕塑社會公眾認為是反映紅軍長征的代表作,實際上是作者受解放軍總政治部委托創作反映“四野”解放海南島的主題創作,正是作品反映的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在艱苦中的樂觀精神,與紅軍長征精神高度的契合,人物的軍裝、造型也很一致,這才有了形象大於思維的普遍審美。

這些20世紀老一輩藝術家留下了,堪稱經典的一批作品,技法純熟,氣勢磅礡,畫面富有經典性,作品偏重在對長征環境的渲染描繪、對當年重大事件的正面表現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批當年大學畢業班學生的畢業創作也選擇了長征題材,如油畫家靳尚誼《送別》(1959)、朱穎人(當年是油畫專業的)邵念慈《劉志丹在陝北》(1952)。

下一頁
(責編:魯婧、董子龍)